如何判斷手足口病輕重症
1、看症狀
(1)手足口病輕症患者
發病初期,主要表現為發熱,一般在38~39°C之間,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愛吃東西等症狀。發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腳上、臀部和口腔內頰部、舌、口唇內側等處會逐漸出現紅色斑點,這些斑點會逐漸發展為皰疹。
(2)手足口病重症患者
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在發病後的1—5天內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嗜睡、易驚、頭痛、嘔吐、驚厥、面色發白、心率增快或減慢等症狀。
2、看精神狀態
(1)手足口病輕症患者
手足口病患者在病症輕微的情況下,身上只是長有疹子,而這些疹子不痛、不癢,除了口裡的口腔潰瘍有些痛以外,患者基本上疼痛較少,精神狀態也還是可以的,並不會萎靡不振。
(2)手足口病重症患者
若是手足口病是重症的情況下,那麼患者多伴有神經系統異常的表現,如:精神差、嗜睡、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痺、驚厥等,甚至面色蒼灰、身體冒冷汗,看起來精神狀態很不好。
3、看病症消退時間
(1)手足口病輕症患者
手足口病輕症患者出現的上述輕微病症,會在發病後的7天左右自然消退,而且患者治癒後疹子不留痕跡,沒有什麼後遺症。
(2)手足口病重症患者
手足口病的重症患者則治癒時間相對較長,通常痊癒在發病後的15天左右,甚至更久才能使全部病症消退,而且少數病例較為嚴重的,治好後還可能留有後遺症。
手足口病輕微怎麼治療
根據症狀對症治療。
手足口病屬於一種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這種病只要經過一系列的發病過程,之後就會自愈。透過用藥等治療手段並不能快速治療病情,只能緩解症狀,因此臨床上建議的治療方法是,根據患者出現什麼症狀,我們就採取什麼樣的措施緩解治療。
用藥原則則是能觀察就不需要用藥,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家長千萬不要自行強烈要求用藥、打針,防止藥物副作用影響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輕微症狀之發燒治療法
1、物理退燒
體溫低於38.5℃,患者精力旺盛、精神狀態好,宜採用以下物理方式退燒。
(1)冷溼敷
將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溼,擰成半乾,敷在患者的額頭、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溝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鐘更換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溫度,有利於患者退燒。
(2)全身溫水擦浴或泡澡
將患者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患者面板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一次,擦浴後半小時測量體溫,出疹子的小兒發熱不宜用此法降溫。
(3)溫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溫開水1/1,或75%酒精兌溫開水1/2,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溫開水水1/4,放在一個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
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迴圈到了身體表面,又使面板變熱時,就可以再重複第二次,如此重複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
由於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4)小兒推拿退燒
1、開天門100—150次。
位置:天門穴又名攢竹,位於兩眉中(印堂)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用兩隻手的大拇指輕輕地自眉心交替直線推動至前發跡線。
功效:疏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煩躁不寧、驚惕不安等。
2、推坎宮100—150次
位置:坎宮位於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用兩個大拇指的正面從印堂穴沿著眉毛想眉梢分推。
功效: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目赤痛,煩躁不安,驚風,目眵等。
3、揉太陽穴100—150次
位置:眼角和眉角連線交點向後一指寬有一個凹陷處,這便是太陽穴。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端輕輕按揉太陽穴。
功效:主治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4、揉耳後高骨100—150次
位置:耳後高骨位於耳後入髮際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兩個大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兩側耳後高骨。
功效:。主治傷風感冒,頭痛,頭暈,驚風,煩躁不安,目赤痛,耳鳴,耳塞等。
5、按揉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
手法:喲中指指端按揉,或者用拇指與食指、中指、無名指做對稱用力,捏擠大椎穴。按揉100—300次,捏擠10—15次。
主治:熱病、感冒、脖子疼痛僵硬等症。
(5)多喝水
發燒體溫過高,身體會極度缺水。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喝溫開水,讓水來調節體溫,幫助發汗,喝水既有退燒的功效還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防止虛脫。
2、藥物退燒
當患者體溫超過38.5℃,臉熱、煩躁、精神狀態不好,則必須考慮使用退燒藥,並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建議下用藥,不可以隨意用藥。
手足口病輕微症狀之皮疹治療法
1、剪短指甲
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寶寶抓破手上的皰疹,建議及時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2、勤洗手
手足口病的患者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凡是用手接觸過的食物、物品,需及時消毒,防止傳染給他人。
3、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手足口病患者的飲食宜清淡無刺激性,忌食海鮮、牛羊肉、公雞、鯉魚、鴨、鵝、芒果、香菇、竹筍等發物,同時少吃辣椒、大蒜、生薑、花椒等辛辣調料,以免加重區域性皰疹,使病程延長。
4、勿亂塗藥物
一般患者手上、腳上起的的皰疹會在發病後的7天左右自然消退,而且不留痕跡,通常無須吃藥、塗藥或打針。家長不用過於擔心擅自用藥,避免藥物的不良副作用。
5、有破潰可適當塗抹抗生素
如果患者身上的疹子出現破潰現象的,為了避免破潰處被細菌和真菌感染引發其他的面板病,建議此時適當區域性塗抹一些抗生素來預防感染。
手足口病輕微症狀之口腔潰瘍治療法
1、西瓜霜粉敷
西瓜霜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是治療咽喉、口腔疾病的良藥。手足口病因口中有口腔潰瘍才導致流口水,因此建議患者可將幾片西瓜霜片碾成粉末敷於潰瘍處。每天可敷數次,一般敷2~3天潰瘍面即可痊癒。
2、敷冰片
手足口病的口腔潰瘍引起的流口水患者可用消毒棉籤蘸取冰片並將其塗在潰瘍面上,每天可塗兩次。此療法的特點是見效快,一般塗1~2天就可使潰瘍面癒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冰片性辛涼,不宜經常使用。
3、塗抹或食用維生素B2和維生素E
口腔潰瘍的發生與維生素C和維生素B2的缺乏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可以食用這兩種維生素片或一同研末,敷在潰瘍上同樣能促進癒合。其次用維生素E的膠丸刺破之後,其中的油脂可以用於塗抹潰瘍,有促進癒合的作用。
手足口病輕微症狀之飲食護理
1、多吃清淡易於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食溫以偏溫略涼為宜,如牛奶、粥、豆漿、爛麵條等。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給予鹹食,不要吃酸味濃的水果,以減少對口腔潰瘍面的刺激。下面推薦幾款治療手足口病的食療方,僅供參考:
(1)竹葉扁豆湯
材料:淡竹葉10克,白扁豆20克(鮮白扁豆可用100克),生甘草5克。
做法:白扁豆洗淨、浸泡1—2小時,淡竹葉與生甘草用紗布包好或直接裝入燉包。以上3種藥物一起入砂鍋,用添水400毫升,煎至水減半取藥汁的方法,煎取藥湯2次。將兩次取得的藥汁合一起,白扁豆也保留食用。每天1劑,分2~ 3次溫服。
功效:清涼解熱、祛風解毒、利水消腫、利咽止痛、祛痰止咳、透疹消斑。
(2)蘿蔔汁綠豆湯
配方:綠豆50克,蘿蔔1個,白糖適量。
製法:蘿蔔搗爛取汁,綠豆放鍋內加水煮成綠豆粥後,倒入蘿蔔汁,調入白糖服用。
功效:中藥淡竹葉性寒,可以作用於人體的心、肺、胃和膀胱四經,以清涼利尿、解熱散風及清心火、除煩熱、消腫痛為主要功效,對於手足口病引起的發熱、口渴心煩、咽喉腫痛、咳嗽、皮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溼、和中開胃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小
兒手足口病引起的食慾不振、流口水等症狀;
(3)紅蘿蔔薏仁湯
做法:紅蘿蔔1條,白茅根15克,竹蔗1節,生薏仁15克,每天飲用1次,煎水代茶。
功效:紅蘿蔔健脾和胃、清熱解毒、透疹、降氣止咳;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竹蔗清熱瀉火、解煩;薏仁健脾利溼。此方劑具有補肺健脾、清熱化溼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手足口病。
2、吃東西后及時用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漱口
保持手足口病患者寶寶的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手足口病輕微症狀之生活護理
1、居家消毒
每天清潔常接觸的傢俱、玩具、地面等,每週用含氯消毒劑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洩物以及被其汙染的物品或環境,清潔後要及時用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或沖洗乾淨。
2、做好隔離
居家隔離時限為患兒全部症狀消失後1周,此期間患兒儘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如接吻、擁抱等。
3、注意個人衛生
(1)注意手部衛生,尤其在觸控口鼻前、進食或處理食物前、如廁後、接觸皰疹/呼吸道分泌物後、更換尿布或處理被糞便汙染的物品後,應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絹或紙巾遮住口鼻,隨後將紙巾包裹好丟入有蓋的垃圾桶。
(3)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
(4)用一次性毛巾或紙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嘔吐物、糞便等,並及時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洩物汙染的物體表面或環境。
注意:手足口病重症患者需及時就醫
如手足口病的患者在發病後就上述重症病症表現的,家長千萬不要拖延,要及時就醫,因為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目前並沒有什麼特效藥治療,而且發病迅速,若治療不及時,治好後可留有後遺症,嚴重的情況下可導致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