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它會對人體造成非常大的傷害,至今仍是醫學界難以攻克的難題,使人聞風喪膽,那麼它一般有些什麼症狀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本病潛伏期長短不一,一般為2~10年。臨床表現十分複雜,多與機會性感染或腫瘤有關。通常感染HIV之初,可有一個急性感染的臨床表現。然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無任何症狀,或僅有全身淋巴結腫大。爾後發生機會性感染及腫瘤出現而成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臨床上將其分為四期,表現為漸進的和連貫的發展過程。
1.急性感染期 感染HIV後,HIV刺激機體引起免疫反應,部分患者出現一過性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樣症狀。起病急驟,出現發熱出汗、頭痛、咽痛、噁心、厭食、全身不適、關節肌肉疼痛等症狀。同時可伴有紅斑樣皮疹、嘔吐、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或血小板減少。有的還出現急性無菌性腦膜炎,表現為頭痛、神經系統症狀和腦膜刺激症。 外周血檢查,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淋巴細胞減少,單核細胞增加。淋巴細胞亞群檢查CD4/CD8細胞比例可無明顯變化。此期持續一兩個星期。由於此期症狀無特徵性,且較輕微,常易誤診為感冒而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後,血清HIV抗體可呈現陽性反應。此後,進入一個長短不等的、相對健康的無症狀感染期。
2.無症狀感染期 此期感染者除血清HIV抗體陽性外,可無任何症狀,T細胞數量可進行性減少。但病毒在持續複製,且感染者已具有傳染性。此期的長短個體差異很大,現在認為是2~10年,一般6~8年。這對早期發現患者及預防都造成很大困難。
3.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前期 亦稱“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綜合徵 persistant generalized lymphadenectasis syndrom,PGL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相關綜合徵 AIDS related complex,ARC”等。此期突出的臨床表現是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除腹股溝淋巴結以外,其他部位兩處或兩處以上淋巴結腫大,直徑1cm,持續3個月以上,無其他原因可解釋者均屬此期。淋巴結腫大多對稱發生,觸之質地韌、可自由活動,無壓痛,對一般治療無反應。常伴有疲勞、發熱、全身不適和體重減輕等。部分病例腫大的淋巴結年餘後消散,亦可重新腫大。約30%患者可只有淺表淋巴結腫大,而無其他全身症狀。有的患者出現頭痛、抑鬱或焦慮,有的出現感覺神經末梢病變,甚至出現反應性精神紊亂等精神神經系統症狀,可能與病毒侵犯神經系統有關。部分患者已有免疫缺陷的表現,除上述的淺表淋巴結腫大和全身症狀外,反覆出現各種特殊性或複發性的非致命性感染。 近年來許多學者主張取消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前期,將淋巴結腫大等歸入無症狀感染期,但全身一些表現歸入到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期。
4.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期 除具有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前期的特徵外,可有明顯的發熱,疲乏、盜汗,出現不易控制的體重減輕10%,持續性腹瀉,持續性發熱38℃3個月以上等臨床表現;並出現嚴重的免疫缺陷的臨床表現,如:細胞免疫反應遲緩,機會性感染及惡性腫瘤,可累及全身各個系統及器官,且常有多種病原體表1引起感染和腫瘤並存。 主要受累系統或器官的臨床表現如下。 1呼吸系統:主要是機會性感染引起的肺炎、卡波齊肉瘤以及肺結核等。 ①卡氏肺孢菌肺炎pneumocystosis carinii:卡氏肺孢菌肺囊菌過去認為屬原蟲,稱為卡氏肺孢子蟲,現根據形態學和分子遺傳學分析證實屬於真菌。該菌引致感染最為常見,約佔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肺部感染的80%,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主要的致死原因。本病是由肺孢菌引起的間質性漿細胞性肺炎,其主要病理變化為肺內瀰漫性、間質性和肺泡性水腫,肺泡內充滿泡沫狀水腫液及大量肺孢菌。肺泡壁變性壞死,肺間質內有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臨床表現為發熱、乾咳、呼吸增快、呼吸困難、發紺、通氣功能障礙;X線檢查呈間質性肺炎表現。症狀進行性加重,可死於呼吸衰竭。在痰、胸腔積液、氣管灌洗液或氣管內膜活檢中找到病原菌可診斷本病。 此外,鉅細胞病毒、弓形蟲、隱球菌、類圓線蟲、軍團菌等亦可引起肺炎。 ②卡波齊肉瘤:在有廣泛皮損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中,臨床上診斷的肺部卡波齊肉瘤約為20%,屍檢的發現率為50%。但在不伴有面板黏膜損害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中,肺部卡波齊肉瘤較少見。大多數本病患者有發熱、乾咳、呼吸困難,但約40%的患者可無任何這類表現。大面積支氣管內膜損害時可有喘息,喉部受累時可發生喘鳴。這些損害導致出血時,可有咯血。支氣管鏡檢查或氣管內膜活檢可診斷本病。胸部X線檢查亦有助診斷。 ③肺結核: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發生的結核最常見於肺部,除具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及胸痛等常見症狀外,還有普通結核病的症狀,如發熱、盜汗、厭食及體重減輕等。有時其臨床表現與卡氏肺孢菌肺炎或其他機會性感染難以區別,須藉助病原學檢查及X線檢查來鑑別診斷。 2中樞神經系統:主要臨床表現有頭暈、頭痛、進行性痴呆、幻覺、癲癇、肢體癱瘓、痙攣性共濟失調、膀胱直腸功能障礙及腦神經炎等。除HIV引起的進行性亞急性腦炎外,最多見的是隱球菌腦膜炎,臨床表現可參見相關章節。其他還有鉅細胞病毒引起的亞急性腦炎、弓形蟲性腦炎、類圓線蟲感染、鳥分枝桿菌感染、腦淋巴瘤及卡波齊肉瘤等。尤以播散性類圓線蟲感染為嚴重,常危及生命。診斷主要依靠腦脊液檢查,頭部X線及CT檢查。 3消化系統:約3/4以上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可出現消化系統病變,波及胃腸道的各個部分。假絲酵母菌念珠菌屬,鉅細胞病毒和皰疹病毒等侵犯口咽部及食管,引起潰瘍。臨床表現為吞嚥痛、吞嚥困難及胸骨後燒灼感,纖維食管鏡檢可確診。胃受累相對較少,偶爾可有白念珠菌引起的蜂窩織炎性胃炎,鉅細胞病毒引起的胃炎。卡波齊肉瘤亦可侵及胃,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鉅細胞病毒、鳥分枝桿菌、結核桿菌及藥物等可引起肉芽腫性肝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等。卡波齊肉瘤及其他淋巴瘤亦可侵及肝臟。各種感染及腫瘤亦可侵犯胰腺,但診斷較難。隱孢子蟲、鉅細胞病毒、鳥分枝桿菌及卡波齊肉瘤等侵犯腸道,引起腹瀉及吸收不良綜合徵。鉅細胞病毒感染引起潰瘍性結腸炎,可出現腹瀉、膿血便等。其中腸道隱孢子蟲感染較為常見,表現為慢性持續性腹瀉,水樣便可達數月之久,易致患者死亡。診斷依靠糞檢、X線、腸道纖維鏡檢或腸黏膜活檢等。直腸肛門癌在男性同性戀者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中較為常見,可能由慢性肛周皰疹發展而來,或在性接觸時傳染乳頭狀瘤病毒所致。 4泌尿系統:主要是腎損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腎損害的發生率約為20%~50%。機會性感染是引起腎損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感染引起的體液及電解質異常、敗血症、休克、腎毒性抗生素的使用及惡性腫瘤等均可引起腎損害。鉅細胞病毒及EB病毒可引起免疫複合物腎炎。病理變化為局灶性或瀰漫性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腎小管萎縮及局灶性間質性腎炎等。HIV本身亦可能引起腎損害,導致HIV相關腎病。病理改變以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最多見,特徵性變化有腎小球血管叢塌陷,腎小球髒層上皮細胞顯著腫脹與肥大,間質水腫、纖維化及炎性細胞浸潤,腎小管微囊泡形成。電鏡下可見腎小球內皮細胞小管網狀包涵體等。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中靜脈藥癮者較多見,海洛因及其汙染物作為抗原,可引起免疫反應性腎損害,導致海洛因相關腎病。其病理改變也以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為多見,但腎小球血管叢塌陷、腎小管微囊泡及腎小球內皮細胞小管網狀包涵體等不及HIV相關腎病明顯。臨床上可有蛋白尿、氮質血癥,或表現為急性腎衰竭或尿毒症等。其中海洛因相關腎病可在半年至6年的時間內進展為尿毒症,而HIV相關腎病可於2~4個月內迅速發展至尿毒症。 5面板黏膜表現:多數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均有面板黏膜感染。常見黏膜感染有口腔黏膜白假絲酵母菌感染,一般無症狀。波及咽部及食管時,引起嚴重吞嚥困難。面板感染有複發性單純皰疹性口炎、慢性單純皰疹性肛周潰瘍、帶狀皰疹、水痘、面板真菌感染及甲癬等。同性戀者還可發生肛周尖銳溼疣和傳染性軟疣。脂溢性皮炎樣病變常發生在患者的生殖器,頭皮、面、耳及胸等處也可見到,表現為紅斑樣、角化過度的鱗屑斑。在面部常呈蝶形分佈。病因不明。 6血液系統:血液系統異常在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較常見。主要包括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貧血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7其他: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眼部受累亦較常見,但易被忽視。常見有鉅細胞病毒及弓形蟲感染引起的視網膜炎,眼部卡波齊肉瘤等。HIV本身以及機會性感染或腫瘤亦可累及心血管及內分泌系統等,但臨床表現常不明顯或輕微,可能與發生率較低或不等這些系統病變的臨床表現出現患者即已死亡有關。某些患者常有原因不明的長期發熱,並伴有體重下降、全身不適及乏力等。有些病例的骨髓、淋巴結或肝活檢標本中證實有分枝桿菌屬細胞內感染,其預後可能比單純合併肺部分枝桿菌屬感染更差。 凡出現長期不明原因發熱、全身不適、腹瀉、關節肌肉疼痛等症狀;紅斑樣皮疹、全身淋巴結腫大等體徵; 或出現常人不易患的感染,及淋巴細胞亞群檢查顯示CD4 T細胞減少,CD4/CD8細胞比例倒置時,應想到本病可能。如系高危人群出現上述情況,應高度懷疑本病,及時做病原學檢查。由於本病臨床表現複雜,對實驗室檢測HIV感染陽性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診斷和分類。 我國為防治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的需要,根據我國具體情況,借鑑WHO和美國CDC的有關HIV感染分類和AIDS診斷標準,於1996年制定了我國HIV感染和AIDS的診斷標準。診斷標準分急性HIV感染、無症狀HIV感染及AIDS病等。 1.急性HIV感染 1流行病學史:①同性戀或異性戀者有多個性伴侶史,或配偶或性伴侶抗HIV抗體陽性。②靜脈吸毒史。③用過進口的因子Ⅷ等血液製品。④與 HIV/AIDS患者有密切接觸史。⑤有過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病史。⑥出國史。⑦抗HIV抗體陽性者所生的子女。⑧輸入未經抗HIV檢測的血液。 2臨床表現:①有發熱、乏力、咽痛、全身不適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②個別有頭痛、皮疹、腦膜腦炎或急性多發性神經炎。③頸、腋及枕部有腫大淋巴結,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④肝、脾大。 3實驗室檢查:①外周血白細胞及淋巴細胞總數起病後下降,以後淋巴細胞總數上升可見異型淋巴細胞。②CD4/CD8比值1。③抗HIV抗體由陰性轉陽性者,一般經2~3個月才陽轉,最長可達6個月,在感染視窗期抗體陰性。④少數患者初期血液P24抗原陽性。 2.無症狀HIV感染 1流行病學史:同急性HIV感染。 2臨床表現:常無任何症狀及體徵。 3實驗室檢查:①抗HIV抗體陽性,經確認試驗證實者。②CD4淋巴細胞總數正常或逐年下降,CD4/CD81。③血液P24抗原陰性。 3.AIDS 1流行病學史:同急性HIV感染。 2臨床表現:①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②持續不規則低熱1個月。③持續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結腫大淋巴結直徑1cm。④慢性腹瀉4次/d,3個月內體重下降10%。⑤合併有口腔假絲酵母菌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孢菌肺炎,鉅細胞病毒CMV感染,弓形蟲病,隱球菌腦膜炎,進展迅速的活動性肺結核,面板黏膜的卡波齊肉瘤,淋巴瘤等。⑥中、青年患者出現痴呆症。 3實驗室檢查:①抗HIV抗體陽性經確認試驗證實者。②p24抗原陽性有條件單位可查。③CD4 淋巴細胞總數0.2×109/L或0.2~0.5×109/L。④CD4/CD8 由此可見,艾滋病一般是破壞人們的器官,從而使人慢慢患上其他疾病;而現在我們知道了艾滋病的症狀,就可以早點知道自己的情況,及時治療,從而減少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