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貼治療
配方:苦參15g、土茯苓、金銀花各9g、蟬蛻6g、凡士林適量
用法:上藥研成細末,用凡士林調成膏狀,貼敷於患處、足三里、合谷穴、內關穴、上巨虛穴、每次選兩個穴位,7天1個療程。
足三里
位置: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
合谷穴
位置: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就是俗稱的“虎口”。以右手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
內關穴
位置: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上巨虛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患處敷貼治療
配方:苦參60g、白癬皮30g、冰片3g
用法:上藥研成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以粉撲蘸藥粉,撲與患處,麼每日2-3次。
功效:適用於溼熱型溼疹,此類溼疹相當於急性溼疹,主要表現為:皮損潮紅,水皰,糜爛,流液,邊界瀰漫,劇烈瘙癢,伴胸悶納呆,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苔薄黃膩,脈滑數。
中藥藥浴治療
配方一
配方:金銀花15g、連翹20g、野菊花15g、蒲公英20g、苦參10g、晚蠶沙15g、白癬皮20g、車前子10g
製法:將上藥放入鍋內,視病變範圍煎成藥液200-500ml,燻洗患處。
療程:每日2次,每日1劑,一般2-3天見效,主要用於嬰兒溼疹。
配方二
馬齒莧60g、枯礬、苦參、五倍子各20g
用法:將上藥水煎,待溫度適宜後外洗患處。
療程:每日1-3次,每次10-15分鐘,每劑可用5天,對於治療溼疹有一定的效果。
配方三
苦參50克,黃柏、馬齒莧、地膚子、白茅根、白癬皮各20克,蒲公英30克。
製法:將上藥洗浸泡十分鐘,然後加水至2000毫升,煮開後文火煮20分鐘,待藥液溫後擦洗患處
療程:每日兩次,十天為一療程。
小兒推拿治療溼疹
1.補脾經200次。
定位:拇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家長用拇指在孩子的拇指螺紋面旋推。
2.補腎經200次。
定位:小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家長將孩子的小指伸直,由螺紋面向指尖方向直推。
3.清肺經200次。
定位:無名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家長用左手握住孩子的手,用右手拇指自孩子的無名指指尖向指根直推。
4.清肝經200次。
定位:食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家長用拇指指腹自孩子食指螺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
5.清天河水150次。
定位:前臂內側正中,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家長用食指、中指指腹自孩子的腕橫紋推向肘橫紋。
食療治療溼疹
綠豆苦瓜豆漿
材料:綠豆、苦瓜各50g、冰糖10g
做法:
1. 綠豆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4-6小時;苦瓜洗淨,去蒂,除子,切小丁。
2. 將綠豆和苦瓜丁匯入豆漿機中,加水至上、下水位線之間,煮至豆漿機提示做好,過濾後加冰炭矽膠板至劃開即可。
功效:此方可以祛溼止癢,緩解溼疹症狀。
紅棗薏米汁
材料:薏米60克,紅棗25克,冰糖10克。
做法
1薏米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2小時;紅棗洗淨,去核,切碎。
2將薏米、紅棗碎倒入豆漿機中,加水至上、下水位線之間,按下“五穀"鍵,煮至豆漿機提示做好,過濾後加冰糖攪拌至化開即可。
功效:薏米是健脾利溼的常用藥材,紅棗能健脾益氣,兩者合用,能增強脾臟功能,促進
體內溼氣排出。
薏米芝麻雙仁米糊
材料:
大米、薏米各30克,熟核桃仁、熟黑芝麻、熟杏仁各10克,蜂蜜適量。
做法:
1大米、薏米洗淨,用清水浸泡2小時。
2將所有食材(除蜂蜜外)倒入豆漿機中,加水至上、下水位線之間,打成米糊,加入蜂蜜攪拌均勻。
功效:薏米可清火養顏、利尿消腫,黑芝麻可烏髮亮發、補益肝腎,二者搭配打製豆漿有
養顏抗衰、調理臟腑的功效。此食療可以潤腸通便,健脾利溼,對於緩解溼疹有一定的作用。
注意飲食原則
1.宜清淡而富有營養飲食;如雞蛋、牛乳、瘦肉、豆漿等。
2.宜食性偏涼兼利溼作用食物:如綠豆、薏苡仁、赤小豆、油菜、絲瓜、鮮藕、莧菜、慈菇、黃瓜、冬瓜、茭白、西瓜、綠茶等。
3.宜選食含鋅豐富食品:如花生、胡桃、胡蘿蔔、馬鈴薯、香蕉、蘋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