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幼兒誤食率最高的中毒物

avatar 秀菊氏
2.7萬 熱度 A+ A-
受訪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急診科主任 朱翠平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實習生 徐夢婷 通訊員 周密假期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也是兒童意外傷

受訪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急診科主任 朱翠平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實習生 徐夢婷 通訊員 周密

假期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也是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的高發期,如何讓孩子度過一個平安、健康、歡樂的寒假,值得每個家長重視。

在兒童意外傷害中,因誤食中毒的事件並不少見。根據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統計:患兒2013年因意外送來醫院急診科的患兒80%為三歲以下幼兒,其中各類中毒佔所有意外的三分之一以上。這說明部分家長對孩子中毒意外的防範意識欠缺,且一旦各種中毒意外發生後也缺少應急處理知識。究竟哪些中毒意外事件最高發?一旦發生家長應該如何應對?請家長們細讀下文。

 誤食率最高的中毒物:各類藥物

案例:3歲左右的小寶前不久被爸媽抱來急診時,小寶精神恍惚,頭一直向後仰,肢體強直。醫生反覆詢問其父母,孩子有沒有亂吃什麼東西。細問後得知,小寶誤食了外婆放在抽屜裡治療精神病的藥物氟哌啶醇片。醫護人員立即給小寶實施洗胃,並給予安坦等藥物輔助治療,孩子轉危為安。

專家分析: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急診科主任朱翠平介紹說,學齡前兒童(尤其是三歲前的兒童)模仿能力強,平時看見父母或老人家吃藥,誤以為是好吃的東西,有的會在大人不注意時偷偷拿來吃。記者在中毒統計表上看到,孩子誤服的藥物主要有避孕藥、大量的魚肝油、維生素D、降壓藥、氨茶鹼等十餘種藥物。

建議:家裡的藥品一定要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能讓孩子夠著。有盒子的一定要蓋緊。誤食藥物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一旦誤服發生,家長不要驚慌失措,首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儘量問清楚誤服了什麼藥物,再根據藥物的種類判斷應該怎樣做應急處理。帶孩子上醫院急診時,最好帶上裝藥品的瓶子及嘔吐物,以協助醫生明確病因。

 最兇險的中毒:誤服老鼠藥

案例:2歲多的小文,看到家裡角落放著麵包,伸手抓過來就往嘴裡塞。幸好被媽媽及時看見,急忙伸手把拌有老鼠藥的麵包從孩子口裡摳出來。看見孩子嘴裡還殘留了一些碎麵包,媽媽拿起水杯讓兒子漱一下口,結果孩子將水嚥下,本來只殘留在嘴裡的老鼠藥被嚥進肚子去了,嚇得媽媽馬上把孩子送到醫院,在留醫觀察時,孩子出現了抽搐中毒症狀。

專家分析:3歲左右的孩子調皮多動,拿到什麼東西都喜歡往嘴裡塞,家長一時疏忽,孩子很容易發生誤食中毒等意外。而近年來因為城市鼠害氾濫成災,為滅老鼠,不少家庭都會買來老鼠藥,加上面包、蛋糕等作餌毒老鼠,由於大人沒放好毒餌,孩子因誤食老鼠藥、蟑螂藥的中毒案例屢見不鮮。

建議:老鼠藥或其他不可食用物品一旦殘留在口中時,一定不能讓孩子喝水漱口,除非保證孩子能將水全部吐出來,因為萬一老鼠藥進入胃裡,會引起中毒症狀。若孩子太小不能配合,家長可用溼布抹乾淨口腔中殘餘的有毒物質。

一般老鼠藥入肚後不會馬上出現抽搐、出血、嘔吐或者神志不清等中毒症狀,有些中毒症狀的出現會有延後。因此,一旦發現孩子誤服,不能當時看見孩子沒有不適症狀就大意,要馬上送醫院洗胃。

最易燒傷致殘的誤食:各類腐蝕性液體

案例:3歲的小男孩軍軍,被媽媽抱著送到醫院急診科時嘴部損傷、口腔潰爛,痛苦不堪。原來他是將鄰居伯伯用氫氧化鈉兌白酒後放在窗臺的瓶子誤以為飲料拿起來喝,入口後因味道難聞又本能地吐出來,雖然液體只在口腔短暫停留,但嬌嫩的口腔已被強鹼嚴重灼傷,嘴唇和麵頰等沾了液體的地方,都被不同程度腐蝕。

專家分析:在送來的急診兒中,發現他們誤服的各類液體五花八門,有洗衣液、香水、502膠水、洗甲油、天那水、洗潔精等,防不勝防。

建議:針對孩子的特點,應該將所有危險的液體物品保管好,並對孩子進行常識教育,明確告訴孩子什麼不能喝。此外,父母對特別多動又喜歡抓東西往嘴裡塞的幼兒“盯緊”,否則,一不注意就可能釀成慘劇。專家提醒,如果幼兒誤服腐蝕性液體,應立即喝牛奶、豆漿;誤服強鹼液體,應立即服用食醋、檸檬汁、橘汁等;誤服強酸,應服用肥皂水、生蛋清,以保護胃黏膜,處理後及時送醫院就診。

釋出於 2021-02-0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