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結腸癌的有關症狀

avatar 東京淑婉
2.8萬 熱度 A+ A-
知道一些疾病的症狀,可以幫助到我們及早的知道疾病是否感染,這對病人的幫助非常的大,為此我們就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些有關疾病的症狀。這樣就能很好的幫助到那些病人。以下

知道一些疾病的症狀,可以幫助到我們及早的知道疾病是否感染,這對病人的幫助非常的大,為此我們就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些有關疾病的症狀。這樣就能很好的幫助到那些病人。以下就是對結腸癌的有關症狀的介紹。

症狀:

結腸癌多見於中老年人,30~69歲佔絕大多數,男性多於女性。早期症狀多不明顯,中晚期病人常見的症狀有腹痛及消化道激惹症狀,腹部腫塊,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改變,貧血及慢性毒素吸收所致症狀及腸梗阻、腸穿孔等。

排便習慣或糞便性狀的改變,多數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不成形或稀便,大便帶血及粘液。有時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大便變細。中下腹部疼痛,程度輕重不一,多為隱痛或脹痛。右半結腸癌患者常發現腹部腫塊。注意有無貪血、消瘦、乏力、水腫、低蛋白血癥等全身症狀、腫瘤壞死或繼發感染時,患者常有發熱。

1.腹痛及消化道激惹症狀:多數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腹部不適,如腹部隱痛、右側腹飽脹、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等。進食後症狀常加重,有時伴有間歇性腹瀉或便秘、易與右下腹常見的慢性闌尾炎、回盲部結核、回盲部節段性腸炎或淋巴腫瘤相混淆。結腸肝曲癌可表現為右上腹陣發性絞痛,類似慢性膽囊炎。一般認為,右半結腸癌疼痛常反射至臍上部;左半結腸癌疼痛常反射至臍下部。如癌瘤穿透腸壁引起區域性炎性粘連,或在慢性穿孔之後形成區域性膿腫時,疼痛部位即為癌腫所在的部位。

2.腹部腫塊:一般形狀不規則,質地較硬,表面呈結節狀。橫結腸和乙狀結腸癌早期有一定的活動度及輕壓痛。升、降結腸癌如已穿透腸壁與周圍臟器粘連,慢性穿孔形成膿腫或穿破鄰近臟器形成內瘻時,腫塊多固定不動,邊緣不清楚,壓痛明顯。

3.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改變:為癌腫壞死形成潰瘍及繼發感染的結果。因毒素刺激結腸產生排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增加或減少,有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排便前可有腹部絞痛,便後緩解。如癌腫位置較低或位於直腸,可有肛門墜痛、排便不暢或裡急後重等直腸刺激症狀。糞便常不成形,混有黏液、膿血,有時含血量較大常被誤診為痢疾、腸炎、痔出血等。

4.貧血及慢性毒素吸收症狀:癌腫表面壞死形成潰瘍可有持續性小量滲血,血與糞便混合不易引起病人注意。但可因慢性失血,毒素吸收及營養不良而出現貧血、消瘦、無力及體重減輕。晚期病人有水腫、肝大、腹水、低蛋白血癥、惡病質等現象。如癌腫穿透胃、膀胱形成內瘻也可出現相應的症狀。

5.腸梗阻和腸穿孔:因腸腔內腫塊填塞、腸管本身絞窄或腸腔外粘連、壓迫所致。多表現為進展緩慢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梗阻的早期病人可有慢性腹痛伴腹脹、便秘,但仍能進食,食後症狀較重。經瀉藥、洗腸、中藥等治療後症狀多能緩解。經過較長時間的反覆發作之後梗阻漸趨於完全性。有些病人以急性腸梗阻的形式出現,在老年人的急性結腸梗阻中約半數以上由結腸癌所引起。當結腸發生完全性梗阻時,因迴盲瓣阻擋結腸內容物逆流至迴腸而形成閉袢性腸梗阻。從盲腸至梗阻部位的結腸可以極度膨脹,腸腔內壓不斷增高,迅速發展為絞窄性腸梗阻,甚至腸壞死穿孔,引起繼發性腹膜炎,有些患者既往症狀不典型,很難在術前明確診斷。位於盲腸、橫結腸、乙狀結腸的癌腫在腸蠕動劇烈時可導致腸套疊。

結腸癌病人不一定具備上述典型症狀,其臨床表現與癌腫部位、病理型別及病程長短有一定關係。以結腸脾曲為界可將結腸分為左、右兩半部,兩半部無論從胚胎起源、血液供應、解剖生理功能、腸內容物性狀及常見癌腫型別均有所不同,故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手術方法及預後均有明顯差異。

右半結腸胚胎起源於中腸、腸腔較大,腸內容物呈液態,主要功能之一為吸收水分,癌腫多為腫塊型或潰瘍型,表面易出血、繼發感染產生的毒素易被吸收。常見的3種主要症狀為右側腹前及消化道激惹症狀、腹部腫塊、貧血及慢性毒素吸收後的表現,而出現腸梗阻的機會較少。

左半結腸胚胎起源於後腸,腸腔較細,腸內容物呈固態,主要功能為貯存及排出糞便,癌腫多屬浸潤型易致腸腔環形絞窄。常見的3種主要症狀為排便習慣改變,血性便及腸梗阻。腸梗阻可表現為突然發作的急性完全性梗阻,但多數為慢性不完全性梗阻,腹脹很明顯,大便變細形似鉛筆,症狀進行性加重最終發展為完全性梗阻。當然,這種區分並非絕對,有時僅有1~2種臨床表現。

上面就是對結腸癌的有關症狀的介紹,我們應該知道症狀對於病人的幫助是有多麼的重要,我們瞭解多一點該疾病的症狀,就能很好的知道別人是否感染上疾病,這對病人的幫助有多大,大家相信都知道了。謝謝各位閱讀小編的文章。

釋出於 2021-01-0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