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下剖宮產
常稱為剖腹產。顧名思義,就是跳過了經陰道分娩的自然分娩過程,而是經腹壁切開子宮後,直接從子宮內取出胎兒的分娩方式,也是需要儘快結束分娩時常採取的分娩方式。
通常適用於產道過於狹窄、胎位嚴重不正、胎兒出現異常、雙胞胎或者多胞胎、胎兒過大、較高齡產婦、懷孕不易、產道異常或破水過早等不利於順產的孕婦。
而剖宮產從腹部切口來說,有橫切口和縱切口(即豎切)二種方式。
橫切與豎切
在我國的醫學剖宮產史上,豎切其實是先於橫切存在的。但當橫切被引進後,豎切就漸漸被冷落,橫切一躍成為全國各醫院的新寵。
也因此,現在大多數的醫院多采用橫切口剖宮產,但因為豎切也有其一定的優點,近來又有人建議進行豎切剖宮產。
橫切和豎切的區別
橫切:採取橫向的方式切開肚子,橫切口通常在恥骨聯合線2釐米以上,橫切約12-15釐米。
豎切:就是縱向的方式,從臍下至恥骨聯合之間,正中線偏旁切開,豎切口約12釐米。
總的來說,橫切和豎切除了劃開面板第一刀的形式不一樣外,其他劃開的層次和步驟都是一樣的:
都是先在下腹部劃開,然後再依序切開皮下脂肪、肌膜、腹肌、腹膜層、子宮肌肉層,最後再劃開羊水腔,取出胎兒和胎盤。之後,再依序縫合以上各層,最後再縫合腹部面板。
如何選擇橫切或豎切
從美觀上看
橫切優於豎切
橫切:切口的橫弧線型剛好與面板紋理相符,如果有小肚子更加不容易看出來。而癒合後也會很好的隱藏在內褲的下方,夏天沙灘玩耍時,比基尼依然可以美美的穿起來。
豎切:腹壁疤痕比較明顯,特別是疤痕體質者,肚子就像躺了一條蜈蚣,看起來不太美觀,露肚裝什麼的就不敢穿了。
從術後疼痛程度而言
橫切優於豎切
橫切:傷口術後起、臥時牽拉較輕,故術後疼痛的程度較輕。
豎切:起、臥牽拉較重,因此產婦感覺較為疼痛。
從手術時間上看
豎切優於橫切
橫切:手術比較費時間,對麻醉的要求高,比較適合擇期手術。
豎切:手術時間較短,突發緊急(如發生臍帶脫垂、嚴重的胎心異常,需立即娩出胎兒)時多采用豎切口,甚至可以在區域性麻醉的情況下進行。
從分娩難易來看
豎切優於橫切
橫切:胎頭的娩出由於受到傷口長度的影響,分娩時間較長,也比豎切要困難。
豎切:從切皮到胎兒娩出的時間要短於橫切,取出胎頭較易,不需按壓宮底,很少會取頭困難。
於手術暴露的視野而言
豎切優於橫切
橫切:橫切口的延長受限,手術中暴露的視野有限,不能廣泛探查。
豎切:手術視野充分暴露,切口可以視情況而延長。因此術前診斷有合併肌瘤、卵巢腫瘤或有外科情況需手術探查者,行豎切剖宮產為宜。
術後的粘連情況
豎切優於橫切
橫切:切口各層術後的粘連比縱切口要重,再次手術相對豎切口較難。
豎切:腹壁組織發生粘連的機率較低,對生育要求較多者,選擇豎切口較好。
由此可見:
若只想要兩胎以內、又注重美觀的或是腹壁厚、較為肥胖的,那就可以選擇橫切;
但希望生育多、有婦產科或外科合併症時那就選擇豎切口。緊急情況時由醫生決定,多選擇縱切口。
剖宮產後要注意什麼
運動方面
術後可採取半臥位,宜多做翻身動作,可促進麻痺的腸肌蠕動功能,以及促使惡露排出,好儘早恢復。
如果身體情況良好的,術後24小時就可適當的下床活動;
術後10天左右的,如果身體恢復良好,就可以適當的進行健身鍛鍊:
比如仰臥時,兩腿交替舉起,先與身體垂直,後慢慢放下來,兩腿分別做5次;
俯位,兩腿屈向胸部,大腿與床垂直並抬起臀,胸部與床貼緊,早晚各做1次,每次做時,從2~3分鐘逐漸延長到10分鐘。
飲食方面
手術後4小時內必須要禁食;術後4小時後可喝少量溫開水;待腸道氣體排通後,可以給予流食1天,如蛋湯、米湯等(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物)。
而後改用半流質食物,如稀粥、湯麵、餛飩等,然後再轉為普通飲食。
衛生方面
要時刻保持陰部及腹部切口清潔,術後2周內,為防止沾溼切口,最好採用擦浴;在此之後可以淋浴,但惡露未排乾淨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
每天沖洗外陰1~2次,注意不要讓髒水進入陰道;如果傷口發生紅、腫、熱、痛,就必須及時就醫,以免傷口感染。
其它方面
1、產後注意排尿
為了手術方便,通常在剖腹產術前要放置導尿管。所以術後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以免導尿管保留時間過長而引起尿路細菌感染。
2、要少用止痛藥物
除了手術當天或當夜可以讓醫生給一些止痛藥物外,之後最好不要再過多使用藥物止痛,以免影響腸蠕動功能的恢復。一般來講,傷口的疼痛在3天后便會自行消失。
3、禁止房事
剖腹產術後3個月,如果陰道不再出血,經醫生檢查傷口癒合情況良好,可以恢復性生活。但是,一定要採取嚴格的避孕措施,避免懷孕(而剖宮產的分娩間隔時間,也建議最好是18-24個月,即一年半到兩年)。
否則,有瘢痕的子宮,當再次妊娠時有可能發生破裂,尤其是妊娠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