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髎的针刺方法
取正坐仰靠位,沿目外眦直下,平迎香穴高度,即平鼻翼处取穴,直刺0.3-0.5寸,留针1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颧髎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眶下神经分布,眶下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终支,经眶下孔穿出至面部,分布于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面横动,静脉。面横动脉是颞浅动脉的分支,向前穿腮腺而过,横过咬肌表面,分支营养腮腺,腮腺管,咬肌及附近的皮肤。面横静脉为下颌后静脉的属支。
3、颧肌:为面部表情肌,起于颧骨,肌束斜向内下方,终于口角的皮肤和颊粘膜,部分纤维移行于口轮匝肌。颧肌由面神经颧支支配。
4、咬肌:位于下颌支外侧皮下的长方形扁肌,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咬肌神经支配。
5、颞肌:为颞窝皮下一块扇形扁肌,起自下颞线和颞筋膜深层的深面,肌纤维逐渐向下集中,通过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颞肌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支配。
针刺颧髎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消肿解痉。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牙痛,颊肿,目黄,耳鸣。
配穴:配颊车,下关治疗颊肿;配合谷,列缺,地仓,下关治疗口眼歪斜。
应用: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鼻炎,鼻窦炎,牙痛的治疗。
颧髎常用配伍疗法
1、配翳风,下关,太阳,攒竹,颊车,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㖞斜,面痛等。
2、配风池,太阳,阳白,四白,大迎,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眼睑瞤动。
3、配风池,颊车,下关,曲池,合谷,针刺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治疗风热齿痛。
4、配下关,颊车,四白,内庭,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颊肿,面赤,面赤等。
颧髎位置在哪里
位置: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 颧骨下缘凹陷处。
简易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在面部,外眼角直下,颧骨高点骨下取穴。
针刺颧髎注意事项
1.颧髎穴在面颊部,针刺当在面颊的皮肤和肌肉处,如果针刺过深,则可穿透面颊,直达口腔内部的上牙龈,故禁止直刺过深。
2.本穴位于面部,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强烈的灸法,如瘢痕灸或直接灸,以免引起瘢痕,影响面部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