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是密接還是次密接
簡單來說:密接或次密接都不是居家隔離,而是需要集中隔離,只是隔離時間不同。
根據疫情防控規定:密切接觸者是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症狀出現前5天,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取樣前5天,與其有近距離接觸但未採取有效防護的人,需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在此期間的第1、4、7、14天需分別進行一次核酸檢測,解除隔離後開展7天的日常健康監測,並在第2天和第7天各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而密接的密接也就是次密接人員,是指與密切接觸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閉環境工作、聚餐和娛樂等近距離首次接觸,但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人員,其中,與密切接觸者頻繁接觸的家人和同事是重點人群,這類人群需要先實施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如前7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陰性,且其所接觸的密切接觸者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也陰性,則解除隔離,但後續需採取7天的日常健康監測,期間必須減少流動,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不參加會議、會展、旅遊、聚餐等聚集性活動, 原則上在結束日常健康監測前不離開所在縣(市、區)。
次密接隔離是7天還是14天
先實施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再進行7天的日常健康監測管理措施。
對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開展集中醫學隔離觀察可以有效阻止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潛在感染者與其他人群接觸,有效控制疫情擴散,同時還可以對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發病人員早發現、早治療。
因此次密接人群請積極配合調查人員核實相關資訊,聽從工作人員指引,攜帶好個人生活用品和個人必備藥品,正確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按規定轉運至指定隔離點,配合體溫監測和定時核酸取樣工作,如期間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應立即告知隔離點工作人員,並配合醫護人員診治。
什麼人會被要求居家隔離
居家隔離的物件包含以下幾類:
1、密切接觸者及密接的密接中的特殊人群,如家庭成員中僅14歲及以下兒童或孕產婦,或者患有基礎性疾病或半自理及無自理能力的特殊人群,這些人無法獨自接受集中隔離,可以在家中挑選一名身強體壯的人員予以看護,實行居家隔離措施。
2、採取封控管理的小區內由於人員較多,除去集中隔離的居民,其他民眾可以實行居家隔離。
3、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無法進行集中隔離的人員,都需要採取居家隔離。
居家隔離時間為被觀察物件自最後一次與病例或疫區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或可疑暴露後14天,如觀察期滿未發病者可恢復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居家隔離同住人員怎麼辦
居家隔離期間同住的人員生活上也必須採取同樣的隔離要求,避免發生交叉感染的現象,如:
1、居家隔離不得外出,如果必須外出,需經所在社群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並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2、有條件的,儘量單獨居住或單間居住,單獨用餐,其日常生活、用餐儘量限制在隔離房間內,拒絕一切探訪,其他人員儘量不進入隔離房間。
3、隔離房間內活動可不戴口罩,離開隔離房間時要戴口罩。儘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必須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4、及時做好物品消毒,可使用消毒劑擦拭、清洗等。餐具首選煮沸消毒15分鐘,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鐘後再用清水洗淨。檯面、門把手等日常可能接觸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後用清水洗淨,每天至少1次。
5、積極配合醫務人員每日上、下午各一次體溫測量並做好記錄。如果發現自己或者家人有發熱、乾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的十大症狀,立即電話聯絡社群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