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耳朵上會長嗎
基本不會長在耳朵上。
根據臨床上的觀察結果來看,如果寶寶是因手足口病長有的皰疹,那麼通常皰疹發作的部位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口腔這些粘膜薄、潮溼、容易透疹的地方,目前基本沒發現疹子會長到耳朵上。
注意:有以下症狀說明是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輕症症狀
患兒感染手足口病腸道病毒後,輕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反應。多以發熱起病,一般為38℃左右。發熱1~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出現在口腔粘膜的分散狀皰疹,呈米粒大小,疼痛明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也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
2、手足口病重症症狀
若患兒是重症患者,則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重症患者表現為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運動障礙;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口唇紫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面色蒼灰、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耳朵上長了像手足口病一樣的疹子是怎麼回事
1、可能是長痱子
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在4—7月份,此時也正值炎熱夏季,一些城市的氣溫早已飆升到35度+,於是一些寶寶長出了痱子。
痱子是由於汗腺導管口阻塞,汗液瀦留後汗管破裂而引起的淺表性炎症反應,一般成批出現。常出現的位置包括腋窩、頸部、胸部、背部,寶寶頭面部、甚至蔓延到耳部等。
2、可能是長溼疹
很多寶媽分不清痱子和溼疹,尤其是夏天。溼疹又稱奶蘚,不僅限於夏天出現。引起溼疹的原因有很多,如進食牛羊肉、海鮮、蛋奶等;接觸或吸入花粉、塵蟎等;日光、乾燥、炎熱等原因;接觸刺激面板的肥皂、洗劑等。
溼疹和痱子的區別:
痱子是暫時性的,而溼疹是慢性的、長期的。
從症狀上看,痱子多出現在褶皺或不易排汗處,而溼疹可以出現在任何部位,多發生在面頰、前額、耳後等。痱子密整合片,溼疹多呈對稱性、滲出性,有明顯邊界,容易反覆發作,多發於1月—2歲齡,其中2,3個月的寶寶最嚴重。
3、也可能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病症。感染麻疹病毒後6—21天左右才開始發病,前3—5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39—40度左右高燒,口腔第一磨牙對面頰粘膜上出現0.5—1mm針尖大小的白色內疹,2—3天后消失。
接下來從耳後出現紅疹,漸及前額、面部、頸部,然後擴充套件到胸腹背部,2—3天后遍及全身。紅點直徑2—5mm,壓之褪色,分佈稀疏分明。出疹高峰中毒嚴重時體溫可達40度,嬰幼兒併發細菌感染較成人多。高峰後1—2天體溫下降,2—3天后紅點按出疹順序消退,整個病程約10—14天。
4、可能是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常發於5歲以下兒童,伴有發熱、頭痛、咽痛、流涕等症狀。
風疹症狀分發熱前和發熱後,發熱前通常無明顯症狀,發熱第1—2天后出疹,皮疹最先出現於面頸部,24小時內佈滿軀幹及四肢,但手掌和足底無皮疹,皮疹狀態介於麻疹和猩紅熱之間。紅疹消退後,淋巴結腫大持續時間長。僅少數患者併發中耳炎、咽炎、支氣管炎、肺炎心肌炎等病。
5、可能是猩紅熱
猩紅熱在中醫上稱為“爛喉痧”,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是A組鏈球菌感染所致,潛伏期2—5天。
典型的症狀為在全身面板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佈著針帽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後復現。伴有發熱、咽峽炎,退疹後出現脫皮症狀,持續2—4周,不留色素沉著。
6、可能是藥疹
藥疹,說白了就是服藥後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多因為過敏、藥物過量、副作用、藥物的特發性等。最易引起藥疹的為磺胺類藥。一般起病突然,皮膚髮紅、發癢並呈對稱分佈,疹型多種多樣,停藥後皮疹消退。寶寶出現藥疹較易判斷,寶媽只要回憶一下近兩天有沒有直接或間接給寶寶用過藥物即可。
7、可能是蚊蟲叮咬引起
如果寶寶的耳朵部位被蚊蟲咬傷會出現小紅丘疹;區域性瘙癢;在個別的情況下,出現叮痕(即平滑、突起、發紅的面板)或硬腫。
蚊蟲叮咬重在預防,夏天注意室內積水、死角的清理。不在黃昏蚊蟲活動高峰或草叢附近玩耍。睡覺時可使用蚊帳等物理方式防蚊。被咬後可以使用兒童專用的止癢液或凝膠減少紅腫發生。
耳朵上長了像手足口病一樣的疹子怎麼辦
1、溫水清洗
當孩子耳朵上起了疹子時,如果訴說有癢痛感,那麼家長可用溫水清洗患處,保持患處清潔,適當減少癢痛感。
2、塗抹爐甘石洗劑
接著我們可以給寶寶塗抹一些爐甘石洗劑,這是一種面板外用化學藥製劑,具有收斂和保護面板的作用,適用於蕁麻疹、痱子等各種急性瘙癢性面板病。但家長們在塗抹時應注意寶寶面板有破損的地方不能使用。
3、及時就醫
如寶寶除了耳朵長有疹子,還出現其他病症表現的,像:咳嗽、嘔吐、某些部位的疼痛等,則需要及時就醫,不能光止癢止痛護理,還需到醫院檢查,明確具體病因,對症治療才行。
如何預防得手足口病
1、勤洗手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
2、多通風
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每天最好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3、吃熟食、喝開水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因為手足口病這種病毒在溫度高於50度以上就很難存活,喜歡低溫繁殖,因此吃熟食、喝開水也能有效預防感染。
4、曬衣被
應注意家庭室內外的環境衛生,清潔的環境有利於防病,勤換、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
5、清洗消毒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尤其是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用沸開水消毒後再使用。
6、少去人多的地方
在病毒流行期間,應該多待在家中或者空氣乾淨清新的地方,避免去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因為公共場所人流量較大,空氣不流通,小孩子的抗病毒能力差,給病毒入侵成就了很好的環境。另外人多的地方很可能就有手足口病感染者,若是不小心接觸了,則會感染病症。
7、接種疫苗
腸道病毒71型(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而且這種病毒感染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病情嚴重,建議家長們儘早自費接種疫苗,有效預防腸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