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人的婚姻幸福程度都有所不同,換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你父母的婚姻也會影響你的婚姻。但原生家庭究竟為何會影響我們呢?其實,我們對原生家庭的認識,大抵都停留在聽說上。
孫儷主演的電視劇《甄嬛傳》中有三個有特點的人物,一個是雍正,一個是安陵容,一個是甄嬛。
雍正一生多疑刻薄,對誰都不信任,包括枕邊人。這跟他的原生家庭也有關係,年幼時,他無意中窺見額娘和隆科多偷情的場景,那一幕,多疑和憤怒就印刻在他心裡,很深很深。
安陵容的父親靠著母親日趕夜趕的縫繡才花錢買了個小官當。為此,母親熬壞了眼睛,父親卻接連不斷地納小妾。面對多房小妾的刻意刁難,父親不聞不問,母親忍氣吞聲。久而久之,不甘,自卑埋在了她的心裡。進宮後,她處心積慮,毒殺姐妹,不惜一切代價往上爬。
甄嬛的原生家庭也在劇中提到過,父親咳疾,母親日夜牽掛,春天熬杏仁百合,秋天蒸川貝白梨,悉心照顧很多年。連皇帝也盛讚,“你父母伉儷情深,所以生出的女兒才如此溫婉多情。
所以,在父母的相處模式裡藏著兒女未來的婚姻,這句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01
性別角色障礙與不婚主義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個模仿物件。父母的相處模式會觀傳遞給孩子。影響主要有幾點:
1. 性別角色形成
性別角色出現障礙的人,一般會出現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特徵,嚴重的會拒絕自己的性別特徵。比如:爸爸重男輕女,嫌棄媽媽生的是女兒,對媽媽拳打腳踢,態度十分惡劣。媽媽有氣無處發,於是轉移到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兒身上——“為什麼你要是女兒?為什麼你不是一個男孩?”
漸漸地,女兒接收到了來自爸媽的資訊,性格中就會呈現出過多的男性特徵,比如:剪短髮,不愛穿裙子,喜歡跟男性朋友稱兄道弟,嚴重的會月經失調,拒絕承認女性身份。
在事業上和情感上都很少很少示弱的女人,也有部分可能出現了性別角色認同問題。
如果爸爸媽媽願意放下內心只想生兒子或女兒的期待,把兒子當兒子養,培養他們的陽性力量。把女兒就當女兒養,培養他們的陰性力量,孩子對性別的認同就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2. 與異性相處的方式
父母是孩子婚姻的第一個老師,他們的相處模式很可能被孩子複製。
比如:母親強勢,經常使用貶低和侮辱性的語言對待父親,在女兒未來的婚姻中也有極大可能出現貶低和侮辱伴侶的情況。
當然,凡事無絕對,也有丈夫對妻子家暴,兒子十分反感父親的行為,發誓以後絕對不會動手打妻子的情況。事實上,兒子做到了,他的婚姻生活很幸福。
一般情況下,女兒和父親的互動模式會影響女兒未來跟丈夫的互動模式。兒子和母親的互動模式會影響兒子未來跟妻子的互動模式。
3. 婚姻的型別
原生家庭對孩子婚姻型別的影響包括:是否進入婚姻?以怎樣的方式進入婚姻?是否生育小孩?跟另一半的相處模式如何?
第一種,不婚主義者
王思聰對外宣稱自己是不婚主義者。
從網上組合的訊息來看,王思聰不婚的原因跟他的原生家庭肯定有關係。父親是著名的企業家,掌管著龐大的商業帝國,在事業上,一定花費了許多時間精力,相應的,在家庭中的投入就少了許多。
第二種,丁克家庭
丁克家庭在美國很常見,就是願意結婚,還相信婚姻,但不願意生養小孩,寧願領養。
認識一位朋友,他跟妻子同齡,49歲,沒有生子,領養了一隻寵物狗。因為夫妻倆都處於公司的管理層,經濟收入很不錯,每年都相約去2-3個國家旅行。
第三種,和諧相處型和雞飛狗跳型
願意結婚生子,但有的夫妻把日子過成了詩,相互尊重和欣賞,這種我稱之為和諧相處型。有的夫妻把日子過成了災難,相互指責和埋怨,這種我稱之為雞飛狗跳型。
02
正向模仿和負向遷移
必須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百完美的父母,也沒有百分百完美的原生家庭。
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不完美。
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放下對父母的苛責和怨恨,開始尋求改變的力量。在改變之前,我們先來看下原生家庭對我們的三種類型影響。
第一種型別:正向模仿
正向模仿是指,兒女模仿異性父母,並且在擇偶過程中選擇與父母型別相似的物件,並“複製”父母相處的家庭模式。
例如,小王經常賭錢,不僅賠上了自己的積蓄,還到處借錢,把家裡本就貧困的生活過的更加拮据。在因緣巧合下,小王的女兒心甘情願地嫁給了一個遠近聞名的賭棍,婚後,小王的女兒過得苦不堪言,但當別人勸她離婚時,她又捨不得。
這就是女兒正向模仿父親的案例。
第二種型別:反向形成
異性父母是怎樣,兒女選擇未來的伴侶就會怎樣?
不,有的兒女會選擇跟異性父母完全相反的型別。其實,這是反向形成的原因,也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第三種類型:負性遷移
正向模仿和反向形成很好理解,那麼,什麼是負性遷移?
有個女性朋友,父親是酒鬼,常常在喝醉之後打她。她信誓旦旦跟我說,一定要找一個溫文爾雅沒有暴力傾向的男人。但很不幸,現在的男友對她常常使用暴力。
這是為什麼?
因為儘管異性父母曾經給她的感受不好,但那是熟悉的——這類朋友把負性的東西(暴力)繼續遷移到自己身上。
03
你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既然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也無法選擇原生家庭,那麼,童年生活不如意的還自己要怎樣做才能獲得幸福呢?
1. 清晰
清晰地意識到原生家庭給你帶來的影響,這是改變的第一步。
雖然只是意識到,還不知道如何處理,但看見的本身是一種力量。
2. 對抗和訓練
意識到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後,從改變情緒按鈕開始。
比如:小玲發信息給朋友,朋友沒立刻回覆,小玲就發脾氣。追溯到原生家庭發現,小時候媽媽經常把小玲帶到陌生的朋友家,然後突然就不見了。成年後的小玲總是在別人不理她的情況下發脾氣,其實是在表達一種心理需求:需要自己被關注到。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小玲可以這樣做:首先告訴對方自己發脾氣的原因,其次,不斷地自我暗示,“對方不是媽媽,沒有立刻理我,並不代表我被對方拋棄了。可能對方在忙,沒看到資訊,待會就會回覆我。”總之,對抗和訓練的過程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
3. 告別
如果你覺得自己一個人無法對抗原生家庭,不妨找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吧,讓他帶領你告別原生家庭的烙印。
4. 放下執念
如果原生家庭帶給了你太多的痛苦,而你也進行了許多嘗試和改變,但收效甚微。別再自我折磨了,對自己多一點耐心和信心,放下怨恨和執念。
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你已經長大了,成年人的世界裡是能夠為自己的心理情緒負責的。所以,別再拿我的原生家庭不好,我在模仿我的爸媽來當做自己不願改變的藉口。
對於你的子女來說,你也是他們的原生家庭,你也在影響著他們的未來。面對原生家庭最好的方式是:好的經驗,繼續傳承下去。不好的經驗,就讓它在你那停止吧。
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好的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狀態。是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終點。換句話說,決定我們未來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
最後的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比原生家庭更深度的影響是家族代際傳遞。如果大家感興趣,下次可以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