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嬰兒癲癇的症狀有哪些 嬰兒點頭痙攣症與家族遺傳有關係嗎

avatar 不滅甲寅
1.2萬 熱度 A+ A-
癲癇在一般人眼中相當可怕,當寶寶癲癇發作時,更容易造成家長莫大的恐慌及壓力。如果發現寶寶出現奇怪的動作時,應儘早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什麼是癲癇

簡單來說,癲癇是因腦部神經細胞過度的不正常持續放電,造成腦中電子不正常傳遞,並以反覆發作的形式出現。

人類腦部正常運作時,藉由生物電和神經傳導物質在傳遞,所以我們人類能活動、有五種感官知覺等。

因此不正常放電造成的癲癇症狀,也會有很多動作表現,並不是只有失去意識、抽搐、身體僵硬而已。依照不同的癲癇症狀,可分為不同種類。

癲癇是很常見的神經疾病,大約每100~200人中有1人患有癲癇疾病,而且以寶寶及老年人罹患的機率較高。癲癇屬於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觀察。

引起嬰兒點頭痙攣症的發病原因

要分析發病的原因,一般可以按時間順序分為兩個階段:

胎兒時期

包含以下幾種原因:胎兒先天性腦部結構異常或是母體所患疾病,例如:媽咪有愛滋病、性病、吸食毒品、藥物使用不當等,勢必會造成胎兒的大腦結構出現問題,日後癲癇上身的機率會大大提升。

生產時與誕生後

生產時的可能病因則包括:寶寶在子宮內或產道時缺氧、窒息、難產,或是早產、感染等都有可能引起癲癇。

另外在出生時受傷或發高燒,因心臟、腫瘤、血液迴圈問題、頭部受傷而導致腦部組織受損,甚至腦膜炎、腦炎都會成為發病的因素;

還有一種癲癇發病的成因不明確,做了許多檢查後還是找不出病因,不發作時雖然看起來好好的,但依然會反覆發作,這種情況則稱為隱源性嬰兒痙攣症。

嬰幼兒的癲癇種類與症狀有哪些

常見的嬰幼兒癲癇型別有下列幾種:

1.僵直陣攣發作:發作時寶寶會意識喪失,牙齒緊咬、口吐白沫、身體僵硬,四肢起初用力伸直,接下來手腳皆會用力地抖動。

2.失神發作:這種型別發作時不會有抽搐的情形發生。發作時,寶寶原本正在進行的行為或活動會突然停止,兩眼空洞,這種情形大約會持續5~30秒就會結束。

3.肌抽躍發作:此型別發作涉及大腦運動皮質區,就像是我們冷不防地被別人從背後嚇到,使全身抖一下的狀況,會導致身體某部位發生痙攣。

4.失張力發作:這型別的發作特性是會失去肌肉張力,發病時會無力地倒下,就像是本來用線操控的木偶,突然間線全部斷掉的狀況。

5.癲癇重積狀態:其特徵為寶寶癲癇發作超過30分鐘,或是發作頻率為連續發作2次以上,寶寶無法恢復意識,這種情形就要緊急就醫。

6.單純性發作:這種癲癇的寶寶仍有知覺、且意識清楚,而症狀則是身體有奇怪的感覺,只有部分的人會有抽搐的現象。

7.複雜性發作:通常發作時會喪失意識,寶寶可能會漫無目的地到處走來走去,不自主地眨眼、咀嚼等,事後卻完全不記得,發作時間超過1分鐘。

什麼是嬰兒點頭痙攣症

嬰兒點頭痙攣症又稱韋氏症候群,是屬於較嚴重的癲癇病症,第一次發作在1歲之前,好發年齡約於5~6個月。

最明顯的表現為上下點頭、手腳突然僵直抖動而且有規律性,發作時間大多在入睡前後。發作時有持續規律性,通常5~10秒抖一下,而且動作都有連貫性。

抖動的部位不一定,若是為頭部的話會讓家長誤以為只是單純的點頭,有時身體也會抖動,甚至會全身性的一起發作。

嬰兒在發作後,通常會伴隨著失神、哭鬧或是驚嚇的症狀,待家長髮現時,常會誤以為寶寶肚子餓了、尿布溼了或是腸絞痛。

若是家長覺得寶寶行為怪異、不明原因的哭鬧,建議家長仔細觀察寶寶的症狀,留意寶寶發作的時間、頻率、可能誘發的原因,並將發作狀況拍攝記錄下來,將更有助於醫師的診斷。

嬰兒點頭痙攣症與家族遺傳有關係嗎

絕大多數的癲癇都跟家族遺傳無關,所以家長不應因為寶寶罹患癲癇而互相歸咎,如果家中有親戚或是父母罹患癲癇,並不會直接影響寶寶。

許多種類的癲癇目前仍查不出原因,而已知的病因有一部分則是先天性的,例如:腦部發育異常、先天性感染等;

另一部分則是後天所致,例如:腦炎、腦膜炎、腦部外傷等。癲癇並不是單基因遺傳的影響,單一個基因的作用很小,假使是多基因共同作用,才比較容易使寶寶發病。

因此同時要有好幾個基因都有問題才會發病,並非媽咪有癲癇,寶寶就一定會有癲癇。

會引起癲癇發作的情況,包括入睡前或剛睡醒,還沒完全清醒時、大聲的噪音、熬夜睡眠不足、血糖過低、情緒不穩、或是感冒生病的時候,更容易被這種不正常的放電引起病症的發作。

嬰兒點頭痙攣症的併發症和影響

主要併發症為生長遲緩、痙攣性癱瘓、畸形等。得到此病症的寶寶不一定會演變為智慧不足,只是發展遲緩或是智慧不足的機率比別人高一點。

其他還是要看家長是否有妥善照顧、按時給予控制的藥物。

寶寶長大後,是否會痊癒則不一定,不過病情相當嚴重者,即使在痙攣消失後,仍有可能會留下後遺症,例如:語言障礙、斜視、肢體癱瘓,或是引發其他型別的癲癇。

癲癇發作時,正確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處理癲癇的最大原則就是不要讓寶寶受到進一步的傷害,應將寶寶放置於安全的地方。當癲癇發作時,不需要強壓人中、或是將手指及物品放入寶寶的口中。

癲癇寶寶因發作而咬到舌頭的機會很低,而且發作時舌頭往內縮,咬到舌頭外緣並不會導致過於嚴重的傷害。

反倒是如果因為要塞物品到寶寶的口中,硬是強行掰開嘴巴,才容易導致寶寶的下顎受傷;此外也不要強壓寶寶的手腳,反而更不安全。

寶寶發作時,需將他放置於安全的環境,四周不要有尖銳的物品。因發作時寶寶無法吞嚥,所以要讓他側躺,以利口水或嘔吐物自然流出。

接下來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發作狀態,並且紀錄或拍攝下發作的時間,發作時對外界有無反應,或是使寶寶癲癇發作的誘因。

癲癇一發作必須立刻送醫

任何無癲癇病史的寶寶,在第一次發作時,父母親應將小孩送到就近的小兒科診所或是醫療院所檢查。

如果確定小孩有罹患癲癇症,絕大多數在發作後5分鐘內會結束。若是發作時間過長、或是發作型態與之前情況不同、或是發作之後意識仍無法恢復、或是發作之後行為表現跟平常不一樣,也須送到醫療院所檢查。

並且紀錄或拍攝發作的時間,將有助於醫師對於寶寶的診斷及治療。

嬰兒點頭痙攣症與家族遺傳有關係嗎

絕大多數的癲癇都跟家族遺傳無關,所以家長不應因為寶寶罹患癲癇而互相歸咎,如果家中有親戚或是父母罹患癲癇,並不會直接影響寶寶。

許多種類的癲癇目前仍查不出原因,而已知的病因有一部分則是先天性的,例如:腦部發育異常、先天性感染等;

另一部分則是後天所致,例如:腦炎、腦膜炎、腦部外傷等。癲癇並不是單基因遺傳的影響,單一個基因的作用很小,假使是多基因共同作用,才比較容易使寶寶發病。

因此同時要有好幾個基因都有問題才會發病,並非媽咪有癲癇,寶寶就一定會有癲癇。

會引起癲癇發作的情況,包括入睡前或剛睡醒,還沒完全清醒時、大聲的噪音、熬夜睡眠不足、血糖過低、情緒不穩、或是感冒生病的時候,更容易被這種不正常的放電引起病症的發作。

嬰兒點頭痙攣症的併發症和影響

主要併發症為生長遲緩、痙攣性癱瘓、畸形等。得到此病症的寶寶不一定會演變為智慧不足,只是發展遲緩或是智慧不足的機率比別人高一點。

其他還是要看家長是否有妥善照顧、按時給予控制的藥物。

寶寶長大後,是否會痊癒則不一定,不過病情相當嚴重者,即使在痙攣消失後,仍有可能會留下後遺症,例如:語言障礙、斜視、肢體癱瘓,或是引發其他型別的癲癇。

癲癇發作時,正確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處理癲癇的最大原則就是不要讓寶寶受到進一步的傷害,應將寶寶放置於安全的地方。當癲癇發作時,不需要強壓人中、或是將手指及物品放入寶寶的口中。

癲癇寶寶因發作而咬到舌頭的機會很低,而且發作時舌頭往內縮,咬到舌頭外緣並不會導致過於嚴重的傷害。

反倒是如果因為要塞物品到寶寶的口中,硬是強行掰開嘴巴,才容易導致寶寶的下顎受傷;此外也不要強壓寶寶的手腳,反而更不安全。

寶寶發作時,需將他放置於安全的環境,四周不要有尖銳的物品。因發作時寶寶無法吞嚥,所以要讓他側躺,以利口水或嘔吐物自然流出。

接下來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發作狀態,並且紀錄或拍攝下發作的時間,發作時對外界有無反應,或是使寶寶癲癇發作的誘因。

癲癇一發作必須立刻送醫

任何無癲癇病史的寶寶,在第一次發作時,父母親應將小孩送到就近的小兒科診所或是醫療院所檢查。

如果確定小孩有罹患癲癇症,絕大多數在發作後5分鐘內會結束。若是發作時間過長、或是發作型態與之前情況不同、或是發作之後意識仍無法恢復、或是發作之後行為表現跟平常不一樣,也須送到醫療院所檢查。

並且紀錄或拍攝發作的時間,將有助於醫師對於寶寶的診斷及治療。

應如何預防癲癇發作

目前其實沒有產前檢查可以偵測出小孩是否有癲癇,也沒有辦法預知未來會不會得到癲癇,主要是媽咪在懷孕時要注意飲食、不要亂服藥物、或是染上毒癮等,才能降低嬰兒罹患癲癇。

雖然很難預防癲癇發作,不過家有癲癇寶寶,家長還是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固定的時間表,在適當的時間做正確做的事情,例如晚上關燈就是睡覺的時間到了,不應該再做其他事情。

家長也不要讓嬰兒飢餓過度或是玩得太激動使他過度勞累,以免引發癲癇發作。

在嬰兒的飲食方面,除了避免儘量不要接觸已知的過敏原之外,其實不用給予太多限制。

癲癇的治療方式

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吃藥及動手術,而不是聽信喝符水、吃香灰等的偏方。罹患癲癇,最重要的就是認識癲癇,並藉由正確使用藥物來儘量與癲癇和平共處。

服用藥物可能會引起一些副作用,例如:昏睡、嘔吐、頭昏眼花等,不過與醫生配合,調整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多數副作用便會消失。

抗癲癇藥物雖然不一定能使癲癇痊癒,但是大約60%~80%的比例都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狀,剩下的20%~40%就屬於頑固性癲癇。患有頑固性癲癇的人則可考慮動癲癇手術。

釋出於 2023-04-04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