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禁食+休息
1—2次轻微的上吐下泻情况,多半是由于肠胃受凉或食物不洁导致的,这种现象以一过性为主,也就是说但患者上吐下泻1—2次之后,通过适当的休息和4—6小时左右的禁食措施就能自愈,但若是上吐下泻较为严重的则需要禁食1—3天。
补液
有上吐下泻病症的时候,体内的水分也会随着吐泻而流失,慢慢出现脱水、电解质失衡、缺钾缺钠的现象,此时应及时补充液体,常见的补液方式有:多喝温开水、喝淡盐水、喝淡盐糖水、输液。推荐喝淡盐糖水的方式补液,最为方便好用,可迅速缓解身体乏力、头晕等不适。
淡盐糖水做法
在杯子中倒入500毫升微温的白开水,加入一小勺盐和一小勺白砂糖,不宜过咸过甜,一次喝50毫升左右,隔10分钟左右继续喝,少量多次,直至喝完。
食疗止吐泻
待呕吐的症状有所缓解后,可食用以下食疗进行调理治疗:
1、煮苹果止泻
食材:苹果一个
做法:把苹果外皮洗净,连皮带核切成小块,放置于温水中煮4分钟左右即可食用,每日3次,每次40g。
功效:苹果为碱性食物,苹果梨还有果胶和鞣酸,具有收敛肠道,止泻的功效,适用于上吐下泻症状。
禁忌:煮食苹果时,不宜加蔗糖,这样会加重腹泻。
2、蜂蜜姜汁
材料:蜂蜜5克,鲜姜汁10克,水适量。
用法:把蜂蜜,鲜姜汁加入适量的水调和均匀放入锅中蒸热,待温度适宜时服用。
功效:此方法具有和胃止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吃坏肚子所导致的恶心呕吐的症状。
3、高良姜粥
组方:高良姜、大米各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加清水3份,煎取2份半,滤净,下大米煮粥服食,每日2剂。
功用: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吐泻腹痛。
4、大蒜明矾汤
组成:大蒜2头,明矾3~4克。
制配:将大蒜去皮捣烂,同研成细末的白矾冲入开水中溶化,澄清后服用,随吐随服,至不吐为止。
功效:治疗急性胃肠炎呕吐、肠鸣、腹痛、泄泻清稀甚至水样便或头痛恶寒发热。
5、丁香生姜饮
组成:丁香1粒,生姜1块。
制配:将生姜挖一小孔,放入丁香,封口,以水煎后顿服。
功效:温中和胃,散寒补虚。治疗呕吐。
热敷腹部
肠胃产生炎症还可导致发生痉挛出现胃痛、腹痛的现象,为了避免上吐下泻伴有疼痛,建议用热的物体如热水袋或热毛巾置于腹部热敷,热敷一方面可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消散,另一方面还可缓解痉挛,减少疼痛感,
热敷做法
1、用热水将毛巾浸湿后进行拧干,确认好热敷的位置,将毛巾覆盖到正确的位置,保持30分钟左右。
2、保持毛巾热度,如温度降低,需再次浸湿后拧干热敷,注意避免烫伤,温度以不烫手为宜。
按摩止吐泻
中医里上吐下泻多因感受暑湿、寒湿等秽浊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可通过按摩以下穴位得到缓解治愈,如:
1、合谷穴止吐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
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2、内关穴止吐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脾胃属中焦,内关穴可通常三焦之气,故可治疗心,胸,胃等方面的疾病,相对于中焦而言,内关为止吐常用穴,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恶心呕吐,刺激本穴均能迅速起到止吐作用。
定位:在前臂掌侧, 当大陵与曲泽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
按摩手法:双手交叉相互按揉内关穴,连续3-5分钟,每日2-3次。
3、承筋穴止吐泻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络,清泻肠热,强健腰膝的作用,按摩该穴位能有效改善呕吐,腹泻,便秘,痔疮,流鼻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定位:位于膝盖后方横纹向下6指幅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将拇指置于承筋上,用指腹揉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4、中脘穴止吐泻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腹胀,呕吐,恶心,反胃,腹痛腹泻,腹鸣,吞酸,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缺乏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手法:用双手掌心,掌根或全手掌向下按在此穴位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揉搓3-5分钟,每天坚持进行按摩,可有效改善胃胀,呕吐现象。
就医治疗
如患者一直呕吐或呕吐次数增加超过1天、发烧超过38摄氏度(101华氏度)、腹泻超过2天、意识混乱及虚弱需及时就医诊治,若是发烧超过39摄氏度(103华氏度)、意识混乱、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或昏睡、头痛、痉挛、呼吸困难、胸痛或腹痛、昏厥及12小时没有排过尿的则需挂急诊。因为严重的上吐下泻情况可导致人体严重脱水,出现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现象,需紧急就医治疗,不可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