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拔罐拔哪里
天枢
1.位置:
天枢穴在腹中部,距脐中旁开2寸,属胃经。
2.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3.功效:
天枢穴有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疏调肠腑、理气化滞、和营调经的作用。
中脘
1.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气海
1.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合谷
1.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3.功效: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足三里
1.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上巨虚
1.位置:
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在犊鼻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2.取穴方法:
正坐位或仰卧位,根据骨度分寸法,膝中至外踝尖为16寸,折量出犊鼻下6寸所在,再以中指同身寸即可定位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上巨虚所在。
3.功效:
上巨虚穴调和肠胃,通经活络。
三阴交
1.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脾俞
1.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胃俞
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肾俞
1.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大肠俞
1.位置:
大肠俞位于腰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2.取穴方法:
大肠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
3.功效:
大肠俞有疏调肠腑、理气化滞的作用。
拉肚子拔罐方法
急性腹泻取第一组穴位,患者取仰卧位, 选择大小合适的罐具,然后在所选的穴位上拔罐,留罐10~ 15分钟。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慢性腹泻两组穴位交替轮流使用,治疗时取适当的体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罐具,将罐拔在所选的穴位上,留罐10~ 15分钟。每周2 ~ 3次, 10次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1周。
拉肚子生活护理
1.注意饮食卫生,发病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若泄泻频繁,有严重脱水现象或由恶性病变所弓|起的腹泻,则应采取综合治疗。
3.平时应注意饮食调养及精神调养,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