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喘
气喘是一种慢性疾病,是一种支气管慢性发炎及出现过敏反应的疾病;换句话说,气喘也是过敏疾病的一种,过敏是指生物体对外来的异物(过敏原)产生的一种不适当反应,当过敏原与体内抗体相互作用时,人体器官组织可能会出现水肿、发炎,肌肉的平滑肌出现收缩、痉挛,产生一系列不同疾病。
气喘是气管在接受过敏原、或非过敏原刺激物(如二手烟、室内外污染的空气)刺激后,气管内产生平滑肌收缩、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加、发炎细胞浸润等反应;此外,气喘患者也可能常同时患有其他的过敏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及皮肤过敏(异位性皮肤炎、荨麻疹)等。
气喘病患的气管发炎反应就和皮肤表面的伤口发炎一样,会有肿胀、泛红和黏液分泌的现象,而气喘病患的气管,就是长期处于这种发炎的状态。
当敏感又发炎的气管遇到刺激,就像结痂未痊愈的伤口又被割伤一样,身体会自动分泌更多的黏液来保护伤口,再加上支气管壁的肌肉收缩,就会导致呼吸道阻塞严重,造成咳嗽、喘鸣、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就是所谓的气喘发作。
宝宝气喘时的症状
气喘症状因人而异,每次不尽相同,也有许多疾病发病的症状跟气喘极为相似,例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而气喘的主要症状包括:
1.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2.喘鸣。
3.咳嗽,有时有痰,有时会打喷嚏、流鼻水、慢性咳嗽。
4.胸闷,胸部有紧缩感。
5.夜咳,一星期有3天以上。
是感冒还是气喘?
如果是感冒,症状出现的时间大多有一定的过程,且常伴随喉咙明显肿胀疼痛,平均在1个星期之内会好;若是支气管过敏,有可能在白天的时候,孩子都没有出现任何咳嗽,也没有喉咙痛、痰多等症状,但到了半夜比较凉的时候,就会开始反复咳嗽。
宝宝气喘是什么原因
病因一:遗传
气喘跟遗传有关?若父母没有气喘,孩子就不会有气喘?
目前知道气喘跟遗传有关系,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有气喘,那么孩子有气喘的机率的确会比较高。
刚生下来的新生儿,脐带血中若有较高的过敏性球蛋白,测得脐带血中的IgE≧0.9IU/ml,日后也较容易罹患气喘等过敏相关疾病。
也可能有不同的遗传方式,例如一家人中有人得气喘,有人是过敏性鼻炎,有人则是异位性皮肤炎等,过敏体质可能会传给下一代或隔代遗传,因此父母亲没有,并不表示孩子就不具过敏体质。
若气喘与遗传有关,孕妈咪是不是能在孕期做些什么,预防宝宝出生后患有气喘呢?
怀孕或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都会增加气喘机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母亲在怀孕或哺乳期间的饮食可以预防宝宝罹患气喘或是过敏性疾病,最重要的还是要维持均衡健康的饮食。
此外,若孕妈咪本身就是气喘患者,在孕期若气喘发作,一定要使用医生所给予的专业药物或喷剂,否则当孕妈咪气喘发作,血氧浓度降低,会造成腹中的宝宝也跟着缺氧,是非常危险的!
心理因素是诱发发气喘发作的成因之一,母亲在怀孕与产后的忧郁,可能在孩童时期的气喘发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此外,家属以及主要照顾者在病童1岁之内所遭遇的生活压力,可能与婴幼儿的过敏与喘鸣有关,而且跟6〜8岁之间的气喘也有相关。
病因二:室内外空气污染
若将诱发婴幼儿遗传性过敏气喘病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分为室内、室外两种,室内最主要的过敏原包括:尘螨、狗与猫的皮屑、霉菌、蟑螂、花粉、香水、油漆装潢用料(含有甲醛)、室内游泳池的氯气等。
因此,若家中有气喘儿,应积极保持居家环境的整洁,杜绝蟑螂、霉菌的孳生,同时也要避免过度装潢,杜绝化学物质挥发在空气当中。
近年来空气污染剧增,室内环境西化,大家要求柔软舒适、节省能源,居家房屋通气不良,使得空气污染物与过敏原(尤其是尘螨)的浓度逐渐累积,居高不下,造成过敏气喘病的严重度及人数逐年增高,使得有机会产生过敏气喘病死亡的危险病人群数目大增。
空气污染物的过度增加,不但会造成免疫力正常的健康民众容易产生呼吸系统疾病,对于免疫力偏差的呼吸道过敏病人所造成的伤害会远大于正常人!
居家抗尘螨、霉菌大作战!
尘螨、霉菌是诱发气喘的主要过敏原之一,尘螨是一种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极小节肢动物,平常用肉眼看不到,主要是依靠人类或动物脱落的皮肤为食物,在室内环境中最常分布于地毯、床,建议爸爸妈妈在寝具选择上,尽量避免选用棉被、鹅绒被或毛毯,因为台湾湿气重,此类棉被材质很容易滋生尘螨、霉菌,抑制尘螨的方法还包括每周以55℃以上的热水浸泡20分钟清洗寝具,最好能够日晒超过6小时;此外,厚重的窗帘与榻榻米因为清洁不易,所以也很容易累积大量的尘螨,应尽量避免使用。
病因三:食物
食物也是会造成过敏而诱发过敏发作不可轻忽的成分之一,过敏儿对食物的过敏反应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症状,且可能波及全身各部位。
如在呼吸系统,食物过敏可以引起气喘、鼻子过敏、眼睛过敏。相较于一般儿童,气喘病童的支气管更为敏感,其中也包括了对温度的反应,气管敏感的人,如果一次大量食用冰冷食物,当冰冷的食物通过食道,会使在一旁的气管温度降低,因而产生支气管收缩的现象。
有一项跨国的研究发现,气喘儿饮用冰水而引发症状的比例,东方人有63%,而西方人只有9%,这样的差异有可能源自于东西方人体质、饮食习惯的不同。所以在国外,并没有气喘不能吃冰这样的说法,但对台湾人来说,可能须更为谨慎,若是真要饮用冰品,也应该要注意不要喝得太猛,更要避免在运动后气喘如牛的时候大量饮用冰水。
除了冰品之外,平日也要避免食用过多加工食物或饮品(含有防腐剂和色素),例如,巧克力、饼干、糖果、香肠、火腿、热狗及罐头等,也很容易引发发炎反应。
病因四:呼吸道病毒感染
霉浆菌肺炎、支气管发炎、呼吸道病毒感染等都会诱发或加重病童的气喘发作;因此,气喘儿除了平日要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外,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应避免到密闭式的公共场所,更要做到常戴口罩与勤洗手。
病因五:温度、湿度变化
乾冷、湿冷的天气与换季时(秋末冬初或春末夏初)会造成气喘病发作,在季节交替之际,会使呼吸道较为过敏的气喘患者很容易产生气喘的发作;太乾或太湿都会造成呼吸道的不适,建议使用除湿机,将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
家有气喘儿,不能只使用空气清静机吗?为什么还需要除湿机?
事实上,除湿机的重要性优于空气清净机,第一,尘螨75%由水份组成,降低湿度也能够减少尘螨的活性及数量,同时也能减少霉菌的生成。
第二,尘螨大小约长170〜500微米,宽250〜322微米(1公厘=1000微米),一般空气清静机除了无法过滤到这么小的分子之外,附着在床上或窗帘上的尘螨也不会因此消失。
病因六:剧烈运动
一般来说,若不是正在发作的气喘儿,多会鼓励期从事游泳、骑车,或爬山等运动,正常的运动,可以提高小朋友的免疫力与体力,稳定气喘病情;若是正在气喘的小朋友是绝对禁止剧烈运动的,例如,快跑,假如在运动中气喘发作了,也一定要立刻停止活动并马上使用药物治疗。
气喘的诊断
5岁以下气喘儿诊断须特别谨慎
对5岁以下气喘儿要下气喘的诊断是困难的,其气喘的临床症状是多变且非特异性的,其偶发的呼吸道症状像是喘鸣和咳嗽,在没有气喘的儿童也很常见。
5岁以下气喘儿较难以诊断的原因之一在于呼吸气流的限制,有时候在诊间指导孩子使用呼气测量工具时,5岁以下孩子的理解力或成熟度还不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或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必须确实做到吸完一口气后憋气达5秒,再以口完全咬着器具呼出气来),导致较难以使用工具测量来确诊。
5岁以下气喘儿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判断、症状评价,以及加上爸妈对孩子发病时状况的描述,例如,若是连续一星期不停的咳嗽超过3天以上,尤其在早、晚、天气凉的时候,都很可能是气喘的症状,并不一定所有的气喘都可以明显听到咻咻咻的喘鸣声。
由于大部分的气喘儿为过敏性体质,所以也会对其过敏家族病史与是否有其他过敏症状加以了解。
「大部份的气喘儿在婴幼儿时期,就可能连同有异位性皮肤炎、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等过敏症状一同出现,一般来说过敏儿在出生时的过敏反应最常也最先会出现在皮肤与肠道,到了3岁左右可能开始会出现呼吸道的过敏反应。」不过,无论是否是呼吸道发炎等气喘的病理特征,实际上都很难常规地在这个年龄层被评价。
气喘的药物治疗
在治疗气喘的药物中,类固醇是最常被使用的,然而,许多爸爸妈妈只要一听到类固醇就脸色大变,事实上,人体本身就会分泌「类固醇」,类固醇是人体肾上腺所分泌的一种成分,属于荷尔蒙的一种,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体内电解质与水分的平衡,同时也有对抗发炎的作用,因此当人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会以人工合成类固醇来弥补人体分泌的不足,加速细胞功能恢复,例如,在气喘发作时,类固醇就可以发挥抗发炎与稳定细胞的作用。
类固醇使用方式
喷雾吸入剂
类固醇的喷型吸剂,在医生的专业建议量之下使用,安全性相当高,其用药原理就像是皮肤破皮受伤发炎时擦药一样,对全身的副作用很少,给孩童的喷雾吸入剂也会再额外附上吸药辅助器,唯独需要的是家长的配合与耐心,因为类固醇主要是预防气喘的发作,不是吸入后立刻有气管放松的治疗效果,通常会建议使用一段时间以上,才会有明显效果。
逐渐降低气管因过敏所造成的发炎现象,有时候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会过度依赖药物,或是自己觉得孩子已经没有任何气喘的症状就擅自停药,如果因为担心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或生长而不使用或是不当使用,反而容易气喘发作,得不偿失!
干粉式吸入剂
这种形式的吸入剂,里面的成分有分为单独含有类固醇与合并气喘扩张剂两种,有不同药剂含量,也提供不同年龄的患者做选择,
非类固醇抗发炎剂
白三烯调节剂
一般来说,短效性的气喘药物对小朋友造成的影响很轻,在诊治时通常也会与家长先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各类药物,以及讨论他们比较能够接受哪一种治疗方式。
非类固醇的抗发炎剂白三烯调节剂可以降低干冷空气所引发的气喘,不过,不同剂量的各种白三烯调节剂,是用于不同的年龄层,有些只可用于6岁以上儿童,并非所有小朋友都可以使用;一般来说,在儿童使用了白三烯调节剂3个月左右,会针对气喘病童的状况再做仔细评价,视情况斟酌是否减少气管扩张剂或类固醇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