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有夫妻不會吵架,但是夫妻吵架並不一定帶來不好的後果,有些夫妻就能夠在吵架後變得更加理解對方的心意。但有些夫妻很害怕衝突,為了避免吵架而乾脆不溝通。要想打斷這種惡性迴圈,最好的辦法就是夫妻要能夠了解對方和自己吵架背後的真實心理。其實夫妻超級有三種常見的心理。
第一種:我想要你給我一件東西,你不肯給而我才吵
這種“東西”可能並不是一件具體的物品,也可能是某種“需要”。想要東西的人覺得對方是應該給自己,但是對方就是不給。比如妻子這一天過得不太順利,想回到家後想和丈夫聊聊天來尋求一些安慰。其實這個安慰就是想聽丈夫說幾句暖心的話,陪自己好好地聊聊天,這樣妻子能感到有人在關心著自己或者鼓勵自己。可是丈夫可能不清楚妻子這個“需要”。他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很想放鬆一下,想到自己還有一部電影沒看完,於是回到家就開啟電腦,立即“沉醉”在這部電影中。妻子看見丈夫這樣就會很受挫,對丈夫說話的語氣也會是充滿指責的那種,她可能會說:你怎麼一回來就看電腦?也可能她先耐著性子等丈夫和她溝通但丈夫卻沒有。
她其實已經忍耐了很久,最後終於忍不了憤怒地指責丈夫說:你到底要看到什麼時候?每個人都會非常反感約束自己的人,如果丈夫感覺不到妻子真實的需要是和自己聊天,就會反感妻子的行為甚至覺得妻子純屬找茬。他要麼對妻子說的話不理不踩,要麼和妻子吵:我看電腦關你什麼事?想問老公“要東西”的妻子不僅啥都得不到,還會更加生氣。這時候夫妻吵架就會爆發。假如吵到最後夫妻二人都不能明白對方的心意,夫妻兩個人之間的誤會就會加深。
妻子會覺得丈夫一點都不關心我的心情。丈夫會覺得妻子怎麼總想控制我,連看電影都要管。
所以當你想問對方要一件東西時,一定做到兩點:第一、清楚說出自己的需要;第二、如果對方滿足了,要感謝對方至少要有感激之意。
妻子如果希望老公能夠陪自己聊天,可以說:我今天過得不太順利,很希望你能夠陪我聊聊天,安慰我一會兒可以陪我嗎?這樣說丈夫至少會知道妻子的需求,不會覺得妻子在無緣無故“找茬”。
第二種:你總是問我要某件東西,我不想給或者我給不到,我只能和你吵
有一位的來訪者前幾年離婚了,他說前妻愛“無理取鬧”,兩人“沒有共同語言”。這個朋友的父母很早就離婚了,他父親是個缺少責任感的男人,父母離婚後父親幾乎沒有管過他,撫養費都沒給過。他小時候吃了很多苦特別怕“窮”。
在他看來男人就是要賺好多好多的錢,能夠家人提供物質保障的才是好男人,那些“風花雪月”並不能給家人帶來好生活,掙錢最重要最根本的。但他前妻特別沒有“安全感”而總是要求他陪她。
他工作加班,她就一直不停打電話,有時還阻撓他出差。前妻常常指責他“不愛她”,他覺得自己很委屈——我把掙的錢都給你了,還不能說明我在乎你愛你嗎?他的事業漸漸地越來越忙,前妻對他的阻撓越來越多。
兩人矛盾越發不可調和後卻只能離婚。
對於這種夫妻爭吵,其實他可以想想:為什麼對方總是問我要這件東西?是不是我一直沒有給到她,她才總是處於“不被滿足”的狀態?是不是我以為我給到她了而那是她不想要的?那我能給到她想要的東西嗎?如果給不到可以誠懇告訴對方:“我知道這件事對你很重要,但是我暫時做不到,因為…”這樣至少讓對方知道,你已經瞭解他的需求了,並不是無視他而是你做不到,讓他也能體諒你。然後夫妻兩個人坐下來商量可否有替代方案,然後給他其他的東西。
第三種:兩人都想問對方要東西,透過爭吵看誰能贏。
這種夫妻吵架往往出現在兩個人應該共同“負責”的事務上,比如家務,你應該體諒我的不容易多做一點;比如孩子教育,誰應該陪孩子去興趣班,誰該去開家長會?我沒有那麼多時間而你要承擔;或者家庭財務,這個錢對我更重要,你要先讓我用等等等等。當兩人都想讓對方“給”自己某樣東西或者滿足自己需求時,他們必須好好談一次。
首先明確這件事情是雙方的責任或者權益,兩人必須協商分配。其實兩人都要分攤,最終誰多一點、少一點都不是關鍵,關鍵是為什麼“我”或者“對方”不願意這樣分?雙方如果能夠坦誠自己的恐懼、委屈、擔心,也看到對方的恐懼、委屈和擔心,就更容易體諒對方而不是互相怨恨。體諒是達成一致意見的關鍵。也許最終一方在這次的夫妻吵架中“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但是另一方能夠體會到對方在婚姻生活中的不易。
另一方也需要會在內心對他抱有感激,心裡想著“我欠你一次”,然後在合適的時機給予對方別的“補償”。
當然夫妻吵架也可能會有其他的心理,但上面介紹的那3種心理很常見,也很容易給雙方造成誤解增加怨恨其實吵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吵都懶得吵了”根本就不願溝通。夫妻如果能夠透過吵架看到對方想要什麼或者自己不想給什麼,能夠體諒到彼此真實的心意或者想法,這次夫妻吵架就有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