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輻射,大多數人談之色變。最近網傳的一篇來自於阿根廷研究的WiFi實驗證據,該研究稱筆記本WiFi會降低男性精子活力的報道。這對處於生育期的年輕潮男潮女們,很是擔心WIFI真的是“殺精元兇”。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產科主任張建平教授表示,精液體外接受WiFi輻射的實驗,與體內精子接受WiFi輻射的實際境況有所不同,重複試驗也未進行; 對照組的設定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由這個設計欠合理的實驗簡單推論到人體說WiFi會影響人的健康、會導致還為時過早,需要更多的研究驗證。
張建平表明,國內有長期從事研究輻射的專家學者表示,最常見的無線路由器,其工作功率在30~500毫瓦之間,比普通手機的功率還小。並且相比手機,無 線路由器等WiFi裝置離使用者的距離要遠得多,這使人們接受其輻射的功率密度要小得多。而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截至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使用行動電話可以 帶來負面的健康效應”。針對WiFi輻射與人類生殖健康的關係,目前也沒有確鑿證據說明WiFi可以導致不育、、胎兒畸形。
實際 上,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除WiFi外,電腦、手機、電視機、微波爐、印表機等物品都會產生電磁輻射,但這些電器的輻射功率都不大,對人體的影響微乎其 微,基本在安全範圍內,能夠影響的也僅僅是面板表面,而且只要不是緊貼著身體,對人體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只有當人們所處環境的電磁輻射強度超過一定 限度時,或產生累積效應時,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甚至造成傷害。因此其實不需要過分擔憂和過度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