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病是中医外科中一类皮肤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夏秋季,四季皆可发病。此类病是中医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西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的严重后果。做好此类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是预防此疾病发生的重要一环。
提到疮疡预防保健就一定要提到养生,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是现代人提出的预防保健之意。祖国医学渊远流长,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养生的专门论述。《黄帝内经》的养生学说,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因而具有以下特点:
1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2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指出要“恬惔虚无”,“积精全神”,“精神内守”,从而使“形体不蔽,精神不散”。
3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出各种养生方法都是为了保护和强壮正气为基本原则。坚持了这个原则,应能达到“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的目的。
疮疡的发生与情志内伤有一定的关系,情志内伤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精神因素,由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紧张的工作,以及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困扰着人们,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快节奏的生活和紧张的工作压力,是当今社会的特点,我们个人只能适应社会,不断调节心理状态,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要自我调节,如不能调节应及时渲泻,以免长期郁积,使人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的功能失调,就会引发疮疡。《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温馨提示:疮疡的发生与人们感染六淫之气、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等多种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与饮食不节关系更为密切。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梁之变,足生大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平衡饮食,多食素菜,少食膏梁厚味之品,更不能连续食用。对体内湿热或实热较重之人,更应该少食或不食膏梁厚味之品和醇酒辛辣之品,以减少疮疡病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