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虫咬伤丧命
丧命原因
蜱虫体内有一种可怕的病毒,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旦发病,大多数人会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一般在38.0℃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少数病情危重的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这种病病死率达12.7%—32.6%,而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些老年患者、治疗不及的患者往往到院后往往病情偏重,预后较差。但大多数患者经早期、及时、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相关新闻报道
一家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丧命,这个病死亡率达到15%。
据悉,宋先生一家住在江苏盱眙铁山寺附近,5月20日,宋先生的小舅子因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6月7日,宋先生的老岳母也因同样的病症去世,6月9日宋先生在将老岳母骨灰送至山里下葬时,自觉被蜱虫咬了一口,“当时就觉得手臂痒痒的,皮肤表面被咬了一个红疹子。”紧接着3天后,宋先生开始出现高烧、全身乏力等症状,6月14日宋先生前往鼓楼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被证实为患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立即住院后宋先生开始出现呕血、血小板急剧下降、凝血功能损害等症状。
怎么判断是被蜱虫咬了
可根据以下3种特征进行判断,如:
1、有黑痣样
被叮咬处就像突然长了一个黑痣,蜱虫的前肢和口器咬住病人皮肤,叮在皮肤上不松口,甚至叮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去,只露一个黑色的尾部在皮肤外边,看上去就像长了一颗黑痣,而被蚊虫叮咬后是没有的。
2、伴有明显的红肿
蜱虫会咬噬皮肤和吞噬血液,皮表细胞和皮屑,所以蜱虫叮咬的周围会出现红肿,也就是说病人叮咬处炎症会比较重,同时病人会伴随有痛感、痒感或者没有感觉。
3、皮肤表面质地坚硬
由于蜱虫属于甲壳虫性质,所以蜱虫叮咬处的皮肤表面摸上去是硬硬的。
被蜱虫咬了多久病发
最快2—3天病发。
蜱虫咬伤的多发于5-11月,其中5—7月为主要高峰期,9月份为次高峰期,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而被蜱虫叮咬后,人最短在2—3天后发病,也有会在1个月左右发病,通常潜伏期在1—2周左右。
被蜱虫咬了怎么办
1、涂抹酒精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自己被蜱虫咬伤后不要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
2、使用镊子等方法取出
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附:镊子取出方法步骤
(1)准备工具——细头镊子、弯头止血钳。
(2)用弯头止血钳或细头镊子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尽量让钳子头部贴近皮肤。注意在拔出蜱虫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挤压和旋转蜱虫身体。
(3)捏稳蜱虫的头部后,均匀用力将蜱虫头部向上拔。
(4)当皮肤凸起达到最高且蜱虫的头部还未断时,停止向上拔并保持当前状态3—4分钟,待蜱虫放松叮咬,再向上拔出。
注意:整个过程避免将蜱虫头部拔断,因为蜱虫头部会带入部分毒素。
3、有症状就医治疗
蜱虫可以通过其口器传播伯氏疏螺旋体,螺旋体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之后,表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病人临床症状为关节疼痛、发热、全身多发游走性的红斑,同时伴有明显的淋巴结肿大,全身伴有感冒样症状的不舒服,如果患者的病情到了这一阶段的话,将会对病人做全身的抗感染治疗。
被蜱虫咬伤会传染吗
会通过叮咬等方式传播。
被蜱虫咬伤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如何预防被蜱虫咬伤
1、避免去野外
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发病的人群主要是经常在户外劳动或热衷野外运动的人。
2、做好个人防护
我们在多草的地方最好穿长袖长裤的衣服和全封闭的鞋子,并且袖口最好是可以紧身的,下摆最好可以缩口,这样可以避免蜱虫从衣服的缝隙里钻进去。总之尽量不要裸露皮肤,避免被蜱虫叮咬。
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
必须在野外作业或露营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3、游玩后注意检查
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
4、居家做好杀虫工作
消灭家畜体表和畜舍中的蜱虫,可喷洒敌百虫、敌敌畏等杀虫剂。住房要通风干燥,填抹墙缝,堵封洞穴,畜棚禽舍要打扫干净或用药物喷洒,以消灭蜱的孳生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