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法三项基本措施
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是:1、通畅气道;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通畅气道
气道通畅性通常以呼吸气体的流量来反映,气体流量与气道管径成正比,气道管径越大,流量越通畅;反之气道痉挛、狭窄或堵塞,则气道管径变小,气体流量减慢。
气道检查方法
气道阻力测定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测定的指标、结果及其意义各有不同。体积描记法是目前唯一可直接测量人体气道阻力的方法,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且已建立相应的测试标准。脉冲振荡法是基于强迫振荡技术的气道阻力测定方法,近年临床应用开展较为普及,本节重点介绍此两种方法。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
人的心脏和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
人工呼吸适应症
人工呼吸主要适用于窒息、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溺水及触电等患者的急救。
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依传统的观点是“心泵机制”,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近年临床观察证明,人体循环的动力不单是心泵机制,主要还是来自胸腔内压增减的变化, 心脏骤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
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胸外按压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