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上古时代对月的崇拜,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在《周礼》上就有过记载,在汉代的时候,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之前中秋节在中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唐代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说明当时赏月的风俗很盛行。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时期中秋节的节日氛围更加浓厚了,到如今,吃月饼和赏月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大家在这天还会举行一系列活动。
中秋节的习俗
1、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在周代的时候,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在唐代中秋赏月的风俗更是盛行。
2、燃灯
中秋夜有燃灯助月色的风俗,江南一带有制灯船的节俗,而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各地风俗不一样,而中秋燃灯的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猜灯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身上有谜语的灯笼,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很多的年轻男女喜欢这种活动,并在活动上传出许多爱情佳话。
4、吃月饼
月饼在最初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吃月饼作为团圆的象征,月饼形状是圆圆的,象征着团圆,在现在,吃月饼已经是全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还有很多地方有不一样的习俗,像扎灯笼、玩花灯、舞火龙等等。
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的由来
月饼又称为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最初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在殷、周时期的“太师饼”是我国月饼的“始祖”,而后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出现了叫“胡饼”的胡桃仁馅的圆形饼。
据说在唐代,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嫌“胡饼”名字不好听,看到杨贵妃赏月而后更名为月饼,自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明代时期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而且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更受大家喜爱。
中秋节月饼的保存
月饼饼馅一般分为软硬两种,软馅中含水分较多,只能保存7到10天左右,硬馅月饼则可保存1个月左右,月饼不适合放在密封的容器内久藏,容易变质,可以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月饼中脂肪含量较多,存放时要注意避光,月饼最好现买现吃,不宜久放,否则就会失去月饼的风味,还可能会变质。
中秋节是不是团圆节
是,中秋节是团圆节。
中秋节月亮是圆圆满满的,象征团圆,因此又被叫做团圆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大家会团聚围桌吃饭,饭后吃月饼,赏月聊天,中秋节寄托了许多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