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痉挛性斜颈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目前斜颈病因还不清楚,但与胎位不正、脐带绕颈、产伤等有一定关系。一般早期,头向一侧倾斜,面部转向健侧,患侧脖子有时可摸到包块,在小儿趴着抬头时容易发现头向一侧歪。此时若不及时治疗,就会进一步影响到小儿脸颊、眼、耳、脊柱等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以免让孩子无法健康成长。
预防小儿“歪脖”,可以按照下面几点具体操作:
1、小儿仰卧去枕,家长双手捧住小儿头部做左右侧屈运动。
2、小儿仰卧,家长双手捧住小儿头部做左右旋转运动。
3、小儿仰卧,家长双手捧住小儿头部做前后屈伸颈部动作。
4、家长一手托住小儿头部,一手固定肩部,一松一弛缓慢牵引颈部。每个动作二八拍,每天2~3次。注意动作不可过猛,用力缓慢柔和,各动作幅度在45度以内。
5、生活中,对斜颈的小儿应采取正确的姿势纠正。哺乳时,用小儿患病一侧卧位,以帮其转头;睡眠时,调整卧位位置,使光源照在患病一侧,发声和发光的玩具以及电视机等声音也要来自患病一侧,可用枕头垫在患病一侧,母亲横抱孩子时要让患病的一侧向上,通过让小儿抬头,训练其颈部肌肉。
6、一定要积极地进行治疗,理疗和按摩有时能暂时缓解痉挛,例如在头旋转的同时对同侧下颌施加可感觉到的轻度压力感觉的生物反馈技术。虽然药物对抑制张力障碍性运动有效,有效率为25%~33%,但其缓解疼痛方面作用更佳。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苄托品及苯并氮嘎类有效。肌肉松弛剂如氯苯氨丁酸及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较少使用。上述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有效,安全的水平,要注意其副作用,老年人和小孩尤其应小心。
温馨提示:家长发现新生儿出现斜颈,要及时就医,越早治疗,恢复越快。对于孩子的护理也是一定要重视的,不要忽视了,否则可能形成脊柱侧弯、斜颈、斜视等。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的成长。另外,对于极少数经过物理治疗依然没有好转的宝宝,专家会考虑通过外科手术来将颈部较短一侧的、紧绷的胸锁乳突肌适当切开,以达到肌肉伸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