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想拥有美丽的外表,因此生活中可能都曾被“颜值”不高、身材不好、拍照不上相等外貌问题困扰过。但如果总觉得自己太丑,甚至影响生活、工作、社交,就可能得了一种还不为大众熟悉的心理疾病———“想像丑陋综合症”,学名叫做“躯体变形障碍“,属于的范畴。
国际上,躯体变形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过度关注一处或多处自认的外表缺陷,实际上这些缺陷并不会被外人所观察和注意到;2.发病过程中,出于对外表的考虑,个体会表现出一些重复性行为,比如照镜子检查自己、过度修饰自己、询问他人自身形象、对比他人形象与自身形象等;3.过度关注对个体的社会功能、职业发展等方面造成了显著的困扰或损害。
也许不少人会在前两点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符合第三点才算达到病态,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出现抑郁、焦虑、自残、自杀等行为。专家认为,在强调外貌和身体吸引力的时代背景下,外在的不完美或小缺陷往往被人们否定,甚至影响求职、寻找伴侣,从而导致人们对外貌过分关注;大众媒体常以精致容貌和纤细身材作为“完美形象”的标准,看过这些单一、片面的审美信息后,人们更易对现实中不完美的自己产生不满;童年经历中,外貌曾被身边的人反复嘲笑或批评,也会增加出现躯体变形障碍的风险。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外貌不完美是痛苦的根源,整容不就行了吗?然而,手术刀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相反,还会出现焦虑的症状。因此,不妨接受专业的心理与药物治疗,解决对自己外貌的强迫性批判。
首先,外界对个体的评价是多元化的,外貌只占一小部分而已;其次,适当修饰自己,选择符合场合要求的穿着打扮,增强自信心;第三,重视文化修养的培养,提高内在“颜值”,也利于自我评价的提升;第四,加强体育锻炼,从内而外散发的活力和健康气息才是真正的美丽。最后,专家呼吁,家长应帮孩子树立多元化的审美观念,学会理性看待周围信息,有助于自信性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