頰車的針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雙眼平視,下頜角前方,下頜枝後緣前一橫指與下頜體下緣上一橫指交界點。
簡易取法:
1.上下齒咬緊時,一隆起的咬肌高點處是穴。
2.以食指第1指指關節寬度,由下頜角前上方量1橫指處是穴。
進針方向:從上斜向下內直刺與水平面成85°(或從後刺向口角方向)。
進針深度:直刺0.3-0.5寸,或斜刺頭地倉2-3寸,或向上齒或下齒方向刺,留針20分鐘;艾炷灸3-5壯,或溫和灸10-15分鐘。
感覺及放射方向:區域性有酸脹感,並向周圍擴散。
頰車穴穴位層次解剖
1.面板:由耳大神經分佈,耳大神經是頸叢皮支中最大的分支,由第2-3頸神經纖維組成。
2.皮下組織:內有上述皮神經和麵神經下頜緣支的分支。
3.咬肌:為長方形扁肌,位於下頜支外側的皮下,分為淺,深兩層纖維,它們共同止於下頜支外面的咬肌粗隆。此肌受三叉神經第3支(下頜神經)的分支咬肌神經支配。
4.面部表情肌:進針直刺時,針的深面為下頜骨,向地倉透刺時,針尖可經過笑肌,顴肌,降口角肌的口輪匝肌等結構。它們均為面部表情肌,受面神經的支配。
針刺頰車的作用主治
頰車為足陽明胃經之穴,該穴可熄風清熱,開關通絡。《甲乙經》認為該穴可以治療“頰腫,口急,頰車痛,不可以嚼。”《千金方》認為該穴可治療“久風,卒風,緩急諸風,卒發動不自覺知,或心腹脹滿,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閉,耳聾,或舉身冷直,或煩向恍惚,喜怒無常,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張始覺發動。”現代臨床用於面神經麻痺,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牙髓炎,肩周炎的治療。
頰車常用配伍療法
1.配風池,合谷,太陽,四白,下關,地倉,針刺平補平瀉法,祛風通絡,治療風邪入絡之口眼喎斜,面痛等。
2.配下關,承漿,合谷,水溝,針刺瀉法,清熱開關,治療熱極生風之小兒驚風,牙關緊閉,口噤不開等。
3.配合谷,曲池,下關,內庭,勞宮,針刺瀉法,清熱瀉火,消腫止痛,治療風火或胃火頰腫,齒痛等。
4.配翳風,風池,下關,大迎,合谷,中渚,針刺瀉法,清熱解毒,利咽止痛,治療熱毒蘊結之痄腮,咽喉腫痛等。
5.配商陽,內庭,天突,廉泉,針刺瀉法,洩熱開音,治療實熱失音。
6.配復溜,太溪,針瀉頰車,針補復溜,太溪,滋陰補腎,清熱通絡,治療腎虛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