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扇,降溫要比空調好
空調可以迅速降溫,但常吹空調會影響人的排汗功能。排汗是人體自我調節的降溫過程,長期呆在空調房中,人體對溫度的調節能力就會降低,中樞調節能力下降,會引發各種不適。
最好少開空調,用風扇代替來降溫。多開窗,加速空氣流通也有助於降溫。特別是老人,由於機體衰弱,對溫度的調節能力有限,更要少吹空調,出門可帶把扇子。
即使吹空調,也不要整天整夜地吹,可以開一會兒再關;溫度也不要調太低,保證室內外溫度不超過7℃,注意不要讓空調直吹身體。
牛羊肉,發散體內寒氣
夏季吹空調、喝冷飲容易使體內寒氣過重,而羊肉、牛肉等熱性肉類可以溫陽散寒,補中益氣,尤其適合夏季手腳冰涼、氣血不足的人食用。俗話有“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足以見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食用熱性肉類時要注重葷素搭配,溫涼互補。吃涮羊肉火鍋時,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溫涼寒熱。
有牙痛、上火、發燒感染症狀和體質偏熱的人,應忌食熱性肉類。
麵食,補充人體能量首選
北方有句俗話,叫“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說的是老百姓過伏天的習俗。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這句俗語有一定道理。以前生活條件差,飲食選擇上較單調,入伏後,正是麥子豐收的季節,以餃子、麵條、烙餅為代表的麵食大受歡迎。
伏天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會加快,身體大量出汗,對能量的需求增多。餃子等麵食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可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暑熱讓人們食慾不振,麵食相對好消化吸收。
頭伏餃子
餃子皮是麵粉製成,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素餡裡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肉餡能補充優質蛋白。而且餃子餡一般都剁得很精細,容易消化。
二伏面
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需要注意的是,麵湯中普遍含鹽較高,要少喝;撈麵,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衝兩次,這樣做會讓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流失;炒麵,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營養損失較小,營養均衡。
三伏烙餅攤雞蛋
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受歡迎的食物。
烙餅除了面裡的營養外,其他營養素都嚴重不足。所以吃烙餅時,可以切幾片醬牛肉,加把豆腐絲,還可以加點新鮮蔬菜,如黃瓜絲、胡蘿蔔絲。
綠豆,祛溼又健脾
伏天溼熱較重,容易導致脾虛,要注意健脾護脾。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綠豆有健脾的功效,可以適當喝些綠豆粥祛溼健脾。中醫認為,綠豆煮湯能夠消暑益氣、清熱解毒,對於輕度中暑,頭昏頭痛、胸悶氣短、無汗煩熱症狀能夠起到治療效果。
還應該適當多吃蔬果,特別是維生素含量高的蔬果,如西紅柿、西瓜、黃瓜等。
患有日光性皮炎的人需要注意,要少吃光敏性食物,如芹菜、菠菜等。這些食物會加速面板對於光的敏感性,加重對紫外線的過敏。
心血管疾病,夏季高發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心腦血管疾病爆發的季節。研究顯示,氣溫達到35℃以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會飆升。這是因為:
身體為了散熱,會使體表的血管擴張,更多的血液迴圈到體表,心臟等器官的供血相對就少了;
氣溫升高,心跳、血流速度會加快,心肌耗氧量也會隨之增加。
專家建議,夏天應隨時摸摸脈搏,觀察脈搏跳動是否正常,尤其在感到頭暈、乏力、胸悶、心悸等身體不適時。
正常情況下,人的靜息心率為70~80次/分鐘;對於老年人,在安靜狀態下正常的脈搏跳動頻率應該在60~90次/分鐘之間。
晨練別太早
建議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人應儘量避開早間時段鍛鍊。炎熱天氣下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溫度高、溼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最好穿著淺色、透氣和寬鬆的棉質衣服,戴上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
保證水充足
夏季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血液濃度增加,血液黏稠,極易突發心腦血管事件。每天的喝水量不少於2000~2500毫升,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應喝一杯水。
溫差別太大
如果長時間身處溫度過低的空調房,猛一出門到高溫環境中,溫差的驟然變化,很容易導致血管急劇收縮或擴張,引起血液迴圈障礙,誘發心梗或腦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