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臍眼腸鳴拉肚子是怎麼回事
1.艾灸的排病反應
艾灸肚臍眼腸鳴拉肚子,是艾灸後排病反應的一種。
一般在初次艾灸肚臍眼的時候,部分人會有腸鳴拉肚子的情況出現。這恰恰說明艾灸的手法是到位的,因為艾灸能夠激發人體的正氣,把身體中阻塞的關節通道都打通,驅逐替你的病邪,期間會出現很多的排病反應,腸鳴、放屁、輕度的拉肚子都是正常的。
2.艾灸促進腸道蠕動
肚臍眼是人體經絡穴位中的神闕穴,艾灸神闕穴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艾灸肚臍還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而腸道蠕動加快後就會出現腸鳴拉肚子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不必擔心,休息2-3天,還是可以繼續艾灸的。
拉肚子用艾灸肚臍眼嗎
拉肚子也是可以艾灸肚臍眼的,但並非單獨艾灸肚臍眼,還需要與其他穴位搭配,進行辨證灸治,才能夠達到較好的止瀉效果。
拉肚子艾灸方法
【一、寒溼洩瀉】
症狀
病人臨床可見大便清稀,甚如水樣,腹脹痛,腸鳴,胸悶食少,尿少,肢體倦怠,或兼有惡寒發熱,頭痛,肢體痠痛等表證,舌苔白膩。治療以溫中散寒,化溼止瀉為主。
施灸穴位
主穴:天樞、足三里、陰陵泉
配穴:大腸俞、神厥、中脘。
施灸方法
1.溫和灸:將艾條距面板2~3cm進行燻烤,使面板產生較強的刺激感,每穴灸5分鐘,若面板產生小的水皰,任其自然吸收,刺激以能忍受為度。
2.隔姜灸:用2~3mm厚的薑片,中穿數孔,上置艾絨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5~7壯,每日1次或隔日1次,7~10天為1個療程。
3.艾炷無瘢痕灸:用大蒜汁敷施灸穴位,上置中等大小艾炷,當面板感覺灼痛時即更換新的艾炷,連灸3~5壯,以穴下面板充血紅暈為度。
【二、脾虛洩瀉】
症狀
病人臨床可見大便時溏時水,遷延反覆,水谷不化,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兼有不思飲食,食後脘悶不舒,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質淡苔白等。治療應以健脾益氣止瀉為原則。
施灸穴位
主穴:關元俞、天樞、中脘、足三里
配穴:脾俞、大腸俞。
施灸方法
1.艾條灸:點燃艾條後,懸於穴位之上,艾火距離面板3cm進行燻烤。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灸1~2次,5~7天為1個療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薑片,中穿數孔,上置艾絨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3~7壯,每日1次或隔日1次,5~7天為1個療程,每1療程間隔3天。
3.隔胡椒餅灸:取內建藥末的胡椒餅約0.3cm厚,置於穴位上,每次選用2~4穴,上置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壯,以覺溫熱舒適為度,5~7次為1個療程。
【三、腎虛洩瀉】
症狀
病人以老年人多見,臨床可見洩瀉便溏或有完谷不化,洩瀉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痠軟,舌質淡苔白等。治療應以溫補脾腎,固澀止瀉為主。
施灸穴位
主穴:天樞、命門、關元、百會
配穴:中脘、足三里。
施灸方法
1.艾條灸:點燃艾條後,懸於穴位之上,艾火距離面板3cm進行燻烤。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灸1~2次,5~7天為1個療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薑片,中穿數孔,上置艾絨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3~7壯,每日1次或隔日1次,5~7天為1個療程。
3.隔附子餅灸:每次選用2~4穴,附子餅上置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壯,隔日1次,以區域性紅暈為度,5~7次為1個療程。
4.火龍灸:在腹部任脈循行線上行火龍灸。
【注意事項】
1.針灸治療急慢性洩瀉效果較好,但對嚴重失水或由惡性病變所引起的腹瀉,則應採用綜合性治療。
2.行火龍灸時,一定需要心細,防止患者燙傷。
艾灸肚臍眼的功效與作用
1.艾灸肚臍眼可以增強脾胃機能,使昇陽得升,濁陰下降,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反胃,嘔吐,洩瀉等症。
2.艾灸肚臍眼能激發三焦的氣話功能,疏通經絡,使氣機暢通,促進代謝,縮減脂肪,有助於緩解小便不利,水腫,肥胖症。
3.艾灸肚臍眼可以調理衝任,固經安胎,適宜於調理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不孕,黃褐斑,面色晦暗等症。
4.艾灸肚臍眼可以理氣活血,通經活絡,適宜於調理腸麻痺,手腳麻木及各種痠痛症。
5.艾灸肚臍眼能調節臟腑營養平衡,使氣血暢通,有助安神,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盜汗,自汗,帶下,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症。
艾灸肚臍眼的副作用
1.艾灸肚臍眼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錯誤的判斷了身體的體質,從而造成的身體的不適,比如說臍部有損傷或發炎者,是要禁止艾灸肚臍眼的,以免引起炎症加重。
2.但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艾灸肚臍眼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