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一
頭暈乏力易感冒當時期首先侵蝕的時候,頭部是首先會反應出來的部位,當溼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溼證,除溼氣,祛溼健脾,特別是女性和中老年人,要引起足夠重視。
表現二
氣血不暢關節痛。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執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痠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表現三
消化不好無食慾溼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溼”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溼困的表現。
表現四
下體不適易發婦科病溼氣最容易侵襲女性!女性本身屬於陰虛體質,溼邪明顯特徵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養生,健脾“化溼”。女性易出現小便混濁、大便溏洩、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痛經、月經不調等情況。
表現五
大便無形易黏連立秋前後,經常會發現大便經常不易成型,說明體內溼氣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徵。
怎麼除溼氣
多吃水果
專家提醒,立秋養生重點仍在除溼。要注意調理脾胃,側重於清熱、利溼、健脾,以排出體內的溼熱之邪,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多吃些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清火解毒。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
保持空氣流通
早晚溫差加大,容易誘發過敏性疾病及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平時應儘量避免著涼感冒,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內。過敏體質人群要避開過敏源,避免接觸花粉、塵蟎、油煙、油漆等,避免食用會引起過敏症狀的食物。
兒童和老人要注意預防換季感冒,根據氣溫變化適時增減衣物,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流通。天涼時節,老胃病易加重,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晚上睡覺時關好門窗,腹部蓋上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除溼防燥
口喉部位是最容易判斷身體是否乾燥的地方。症狀較輕的會出現聲音嘶啞、喉嚨疼痛以及口腔潰瘍等症狀,有些人會咳嗽,聲啞氣喘不停,特別容易夜晚發作。
體質差的人會將這種秋咳一路持續入冬,或轉變為慢性支氣管炎等嚴重症狀。鼻黏膜在秋天也特別容易乾燥。
多喝開水
對付秋燥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並要做到量少而頻飲,可在白開水中加鹽或蜂蜜。
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靜心安神
同時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
同時還應收斂神氣,如果人體違逆了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易發生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