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咕咕叫一直拉稀水是怎么回事
多半是消化不良、胃肠道炎症引起的症状。
肚子咕咕叫一直拉稀水通常发生在患者腹部受凉,吃多了冷饮、暴饮暴食、吃了不洁的食物等情况下,一般是肠胃型感冒或急性肠胃炎或消化不良病症所致。通常病症表现有:消化不良、肚子咕咕叫(医学上称之为肠鸣)、腹痛、拉肚子(腹泻)、呕吐等症状,患者可根据病症作以下处理措施。
肚子咕咕叫一直拉稀水怎么办
1、补充液体
患者肚子咕咕叫一直拉稀水,首先要及时补充液体,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内含有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枸橼酸钠等成分,可补充因腹泻、呕吐所丢失的电解质及体液,调节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调整饮食
当急性肠胃炎患者肚子咕咕叫一直拉稀水次数比较多时,为了避免拉更多,要先采取短暂禁食的方法适当控制腹泻的次数,一般宜禁食4—6小时左右,之后可喝一些半流食,如:豆浆、米汤、粥食等,由少到多,等病情好转时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3、腹部保暖
肚子咕咕叫一直拉稀水的情况比较轻微,不伴随发烧、呕吐等症状时,多半是着凉或者消化不良所致的腹泻,这时给患者添加衣服,睡觉时腹部盖一些东西,然后喝一点红糖姜水驱寒保暖,可缓解症状。
4、必要时就医
如肚子咕咕叫一直拉稀水48小时后仍未好转的,建议及时就医治疗,需要采取相关的药物止泻,或其他方法治疗。
一小时快速止泻的方法
1、熟苹果止泻
煮熟的苹果有良好止泻作用。因为苹果为碱性食物,内含果胶和鞣酸,具有收敛、止泻之力。
做法:取苹果1只,连皮带核切成小块,置温水中煮3~5分钟,待温后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50克。
2、姜茶饮
食材:绿茶6、干姜末3g
做法:把绿茶、干姜末都用开水冲泡闷10分钟,作茶频饮。
功效:主要针对于大便清稀,臭味不浓,肠鸣腹痛,发寒热的急性肠胃炎腹泻适用。
3、干姜车前子
食材:干姜3g,炒车前子10g
做法:将干姜、车前子一起研成粉末,加一勺红糖,用开水冲服。每次一杯,每日3次。
功效:温中止泻,对于脾胃虚寒,肠鸣腹痛的急性肠胃炎有很好的效果。
禁忌:泄泻停服,不宜久服。
4、小儿推拿
(1)补脾经100~ 300次。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家长用拇指在孩子的拇指螺纹面上旋推。
(2)补大肠经100~ 300次。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用拇指在孩子食指外侧缘自指尖直推向虎口。
(3)摩腹100次
定位: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操作:家长四指并拢,用指腹逆时针摩腹100次。
(4)推上七节骨100~ 300次。
定位:位于腰部正中线,从命门(第二腰椎下凹陷中)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用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两指指腹自孩子的尾骨向上直推至第二腰椎。
(5)揉足三里50~100次。
定位: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孩子的手),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将孩子双腿微屈,家长用拇指指腹在孩子足三里处按揉。
5、按摩止泻
(1)按揉中脘穴
操作:用手掌大小鱼际处以打圈的方式按揉患者中脘穴,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揉5分钟,再逆时针按揉5分钟。
(2)按揉天枢穴、大巨穴
操作:用指尖按揉腹部的天枢穴、大巨穴,患者感到舒畅后,双手指尖缓慢地加力,每穴各按揉5分钟。
(3)揉按水分穴
操作: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用手臂的力度揉按水分穴1 ~ 3分钟,以潮红发热为佳。
(4)按揉大肠俞穴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大肠俞时间为3 ~ 5分钟。
(5)按揉上巨虚穴
操作:以拇指指腹按揉上巨虚穴2 ~ 3分钟,力度适中。
(6)按揉三阴交穴
操作:以拇指指腹按揉三阴交穴2 ~3分钟,力度适中。
功效解析
腹泻病位在肠,取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大肠俞而成俞募配穴,与大肠之下合穴上巨虚合用,调理肠腑而止泻;中院健脾化湿以止泻;大巨居于下腹,内连肠腑,无论急、慢性泄泻,用之皆宜;三阴交健脾利湿兼调肝肾。
肚子咕咕叫一直拉稀水需注意
1、观察病情
应时刻留意自己拉稀的次数,是否伴有某些部位的疼痛、有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其他体征表现,一旦不适加重需及时就医确诊治疗。
2、饮食护理
此时不要再吃零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冰镇、不利于消化的食物,应吃些温热的流食,如:牛奶、米汤、豆浆等食物,有利于肠胃粘膜的修复,如伴有呕吐症状的,需短暂禁食。
3、多休息
如有肚子咕咕叫一直拉稀水的急性肠胃炎患者应注意多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活动过多,拉稀次数更严重。
4、避免腹部着凉
饮食不洁,腹部着凉都可能导致拉肚子,肠鸣加重,因此在病情间,要根据温度加减衣服,避免腹部着凉,晚上吹空调要注意调好温度,不要过低,盖好相关保暖物品,如:被子、小毯子等。
5、用药遵医嘱
由于健康人群有一定的免疫力,如仅仅是肚子咕咕叫拉稀水的,通常采取上述措施,调整好饮食、休息就会自愈,但若是伴有其他病症的,可能需要对症治疗,病人不可自行服用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妨碍治疗,必要时用药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