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牙时牙齿发痒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种快速增长的生理因素,有时会带来生理上的不适感,如关节痛、肌肉酸等。长牙时期会因为牙龈粘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牙痒痒的现象,于是有不少孩子由于牙痒而咬人,他们有很强的咬东西的欲望而无法得到满足。
对策:
给宝宝一个可以满足咬的需要的替代品,比如吃磨干棒、安抚奶嘴。同时应多给予一些纤维较丰富的新鲜蔬菜及水果,让孩子有更多的咀嚼机会。
宝宝的交流方式
1-2岁的宝宝在学会走路之后,活动能力的增强,范围的扩大,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言语贫乏缺少有效的交流方式,所以他们常常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来引起同伴的注意,以此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
对策:
应让宝宝学会使用语言。宝宝有时候咬人,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或者表达喜爱,或者要求对方服从。此时,要多引导宝宝说话表达,而不是用嘴和牙齿去和别人交流。
发泄脾气
两岁的宝宝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当他遇到挫折和不满的时候,就要通过咬人来发泄。比如,有时父母外出,没有带宝宝一起出去,他就有一种不满的情绪要发泄。于是,当父母回家之后,他会用咬人来向爸爸妈妈宣泄。
对策:
让宝宝多玩安静的游戏,或者尽可能保证孩子睡眠的充分。
如果宝宝因为心理不满而咬人时,要让你的宝宝明白,当他生气和不安时,有比咬人更好的表达方式。他可以说"我不要"。
自我控制力差
孩子在疲倦、饥饿、想睡时,比较难以自我控制,需要爸爸、妈妈或其他成人从旁协助,及早安抚情绪,并再三提醒:「打人是很不好的行为」。
研究证明:强度刺激是引起咬人的最常见的因素之一,拥有安静睡眠的宝宝,当他心理有不满时,不会用极端地咬人行为表达。
对策:
保证他充足的睡眠,常陪孩子玩安静的游戏,比如讲故事,堆积木等,同时可以放安静的音乐。
出于好奇的模仿
有时候一到两岁的宝宝咬人是一种社会性模仿。宝宝的好奇心总是特别强烈,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会觉得是件很新奇的事,于是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咬人。此外,父母经常打架吵闹,也会给宝宝带来不好的影响。
对策:
明确地告诉宝宝,咬人是不好的行为。宝宝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念,会由着自己的好奇心随意模仿,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反复明确的告诉宝宝:咬人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老师和同伴都不喜欢,还会伤害到别人。看到的时候家长也应该严厉制止,而不要继续嬉戏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