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传染源有哪些措施
患者
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接触者
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而且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限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疑似患者
应尽早明确诊断。甲类传染病的疑似患者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隔离、治疗和送检病原学标本,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应在两日内明确其诊断。
病原携带者
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并进行管理,指导督促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道德风尚;定期随访,经2~3次病原检查阴性时可予解除隔离。在食品行业、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须暂时调离工作岗位;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得再从事威胁性职业。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作献血员。
艾滋病传染源包括哪些
1、性传播的预防
洁身自爱,无性乱行为,提倡安全性生活医学教|育网|整理,使用避孕套。
2、血液传播的预防
供输血用的血液应经过艾滋病毒抗体检测;严禁吸毒、贩毒;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对注射器进行严格消毒;医务工作者应注意避免外伤、针刺伤等意外事故,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液等。
3、母婴传播的预防
感染艾滋病的妇女不应怀孕;如已经怀孕,要在孕妇分娩前3个月给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二叠氮胸苷;不用母乳喂养;不接受有危险(如卡介苗等)的免疫。
4、艾滋病患者家庭预防
不要与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发生性接触;夫妻间性生活应该使用避孕套;被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物品及时消毒处理;有创伤、皮肤病时不要去照顾患者或感染者。
乙肝的传染源有哪些
1、乙肝患者
各类型乙肝病人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重型肝炎等,均具有传染性。而且在感染的潜伏期和恢复期,都具传染性。只要尚未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其他任何1项乙肝病毒标志物存在,就仍具有传染性。
2、隐性感染者
被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或称亚临床感染者),也可称为急性无黄疸型患者。
3、乙肝病毒携带者
一般分为无症状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和感染后携带者。绝大多数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单纯1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极少,而与其他乙肝病毒标志物共存。此种乙肝病毒携带者与隐性感染者一样,其传染性与传染作用往往被忽视。